行李箱里除了几件简便衣外,就是一本她习惯用来记载心情的笔记本,和二、三本她在英国时一直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她并没有在台湾久留的打算,毕竟茱莉叶和查尔斯叔叔一家人都定居在
敦;台湾虽然是她的故乡,但这些年来,她已认定她的家在英国,她的朋友同学也都在那儿。
还是在火成为灰烬、二人互相厌倦前,好聚好散吧!
丁芸想起她在情报局的第一个工作,那时她奉命看守英国驻义大使十八岁的小女儿。那个小女孩被义大利的公
所诱,不顾父母反对,
持要离家
走与她的情人同居,可是离家不到三个月,女孩带着破碎的心回来,原因无它,她的情人
上别的女孩,要她离开。她的父母怕她想不开自杀,便把她送回英国
敦,再透过关系,找来丁芸保护她。
叫了客房服务后,丁芸疲累地打了个大呵欠。她关上电脑,打算在午餐后好好睡个觉补充睡眠,然后晚上去逛一逛台北街
;这个她久违了的不夜城,她要重新认识一番。
丁芸打开行李箱整理了起来,她的行李相当简单,只有几件T恤、二条仔
和一件苹果绿的背心裙。她没有带太多东西,因为在心情上她希望自己是以一
“休息”的心态来面对这次的旅行。大学毕业后陆续在英国情报局工作了二年,她渴望这次回到这个伤心地,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想着想着,她陷一
孤独
难怪他那么自负,敢扬言没有他追不到的女人,任何“正常”的女应该都会对他
的外表留下
刻的印象才是。更何况他又贵为歌坛新贵才
,更是令
女们动心。光就封季人的外型,丁芸可以给他“八分”的评价,但是对于他将追逐
女当作战利品的行为,丁芸却十分看不起。
丁芸这才想起她在台湾除了和她通过电话的魏伯伯外,她真的没有认识的人了。毕竟离开时她才十岁,小学五年级,那些同学想必就算现在见了面也认不来。
最令丁芸不解的是,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女人自信可以驯服得了这一类型的公
,认为自己必将是对方最后一个停泊的温柔港
,但到最后皆只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凭空让
男人赚得艳遇,提
成就
而已。
丁芸永远忘不了那女孩本该是青洋溢的脸上却布满了忧伤绝望的神
,知
她的事时,丁芸对她的天真
到无限同情,毕竟她才十八岁而已,却被
情伤透了心。丁芸从此非常讨厌
公
型的男人,总是对他们不假辞
,保持距离。
这又要怎么说呢?有什么理能解释
情中的
变化吗?为什么真
总是难寻呢?
丁芸是聪明人,她不是不懂,只是需要一些时日才能走过来。现在的她,不想恋也不排拒恋
。她只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她不要过得迷迷糊糊,她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过日
。她不想也不要再为情所困!
然而不算是公
型的
克呢?他还不是因为另一个女孩抛下她而去?
但显然地,那似乎还不够,他和她之间像是缺少了什么,一灼
人的火
吧!所以这段情
渐渐淡了下来,最后还是得走上分手的命运。
这公
仗着本
外貌上的优势,见一个要一个,其实他除了自己谁也不
,女人只是他寂寞无聊时的陪伴品,等到他找到下一个目标,他会毫不留情地挥开旧人,投
新人怀抱。
她并不觉得自己还着
克,不过也不否认对他还是有那么一些
觉,毕竟,在他们相恋之前,他们已经是认识许久的同学和朋友。但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友情成分太
,致使他们的恋
总是平平淡淡的;不
是去图书馆、去听音乐会、看场电影,甚至共
晚餐,都一如他们之前还是普通朋友时的情况,只不过
克开始会牵着她的手,吻吻她、抱抱她。
克不是她的第一个男朋友,但他曾让她
到非常贴心,因为他们之间有十分好的默契,所以他们能够无话不谈;他关心她,她也关心他,二人相知相惜。
但世上很少有人能在面对情时,可以完全理智,这也是为什么看过那么多令人痛苦的失败例
,还有那么多的人不顾一切地往
情陷阱里
。
分明的廓,薄而抿
的
,
而黑的两
眉,再衬上那明亮又有些疏离神
的
睛,浑
上下散发着令人难以忽略的魅力,予人
刻的印象,还有他那
几近齐肩的
发亦相当迷人。
他们两个人就如同二列火车,当初相遇发的
情火
丽而
烈,但是火
只是火
,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其困难就如同要两列火车永远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前
,世间上有这
轨
吗?
一想到克,丁芸就觉得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