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更在意起利益得失,这种情形太不妙了。
她上面有兄长,虽然是庶出,但却是老爷生前定下的继承人。
她还有自己这位亲生母亲,虽然自己一向不爱管理家产之事,但是总比她多活了大半辈子,路过的桥比她走过的路还多吧?没能耐,起码还有点见识吧?
她居然都不想与兄长和母亲商议,只是一个人苦苦支撑,靠着卖兰花的钱去维系皇商的官商途道与人脉关系,既倔强又憨傻。
她还总是自以为自己,得了商人之精髓,其实啊,就是傻闺女一个。
倒是那个原治之,才是个真正厉害的角色,也是个狠得下心取舍的男人。
自从接到原夫人郑氏的书信后,费郑氏认真打发了几个家人去京城打听过原治之从小到大的事迹,也从自己娘家那边得到了回音,汉人确实是个独特的人才。
说他是人才,是因为他有功名,而且还考中了探花。说他独特,却是因为他没有走寻常士人的文官之路,而是代替皇帝管理起了天下商户。
费郑氏经常叹息着对亡夫念叨,如果费忠贵还活着,他恐怕会格外欣赏和喜爱这个准女婿吧,他们一定会有很多的共通话题,只可惜…
正因为如此,费郑氏倒|对原治之放下了心,她相信一个能和自己丈夫有共同之处的男人,不会太差。
时下世人眼中的商人多是奸险狡诈,为富不仁,似乎就没有好人,商人人品最容易遭到猜忌。
可是费郑氏听费忠贵讲过,真正的顶级大商人,以天地为货仓,以人心为秤杆,以诚信为准星,衡量的是大利益大得失,就算失败到一无所有,也可潇洒来去。
商者,通天下也。
这样的一个男人,心中自有天地,自有准则,他们对待自己认定的人,不离不弃,会倾尽一切来疼爱呵护。
所谓日久见人心,日子一久才能看出谁的人品更高贵,谁的感情更坚贞。
费郑氏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坚定自己的心,不要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一份真正的感情得来不易,维系更艰难。
费郑氏自己此生的经历已经让她深有体会,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比自己走得更顺些,更少些心理挣扎与折磨。
在完婚前就经历了此后可能要遇到的波折,有了心理准备,总比完全沉浸到两人恩爱世界后,再被打破美好幻象来得好。
在这个男权至上,允许男人一妻多妾的社会早,富贵之家要想完全摒绝侍妾,多少有点流于幻想,属于女人的一相情愿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