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季实正在帮我将菖蒲根及谷子石碾成粉末,那是去字用的,写错字或是要修正,用清水调和,抹在字上,待干后字迹就会消失不见,挺好用的。”上回她赶写《三殊漫谈》,把那些存货都用光了,才让季实在这儿制作。
“哦。”他扬眉一笑,颇有兴致地观察着。
瞧他一身风雅清逸,看来也是喜爱书香文墨者。
“季实,下去跟元琦要些茶水点心过来。”她向季实一喊。
季实点了点头,停下手上工作走下楼去。
“听闻关家药材驰名遐迩,怎么却成了书坊?”他随口问道。
“你打外地来,或许有所不知。这事儿说来话长。眼下关家已退出药材买卖,名下的药材行几经易手,现今大多归在乔家底下。”思及曲映欢的苦难,她轻叹道。
“乔家?”他困疑地挑着眉。
说起乔富贵,这人是临阳城近几年窜起的富商,在关家父子出事那年,乔家适巧出现在临阳城,接管了关家泰半的产业,连关家最后一间小药铺也不放过。她将乔家于临阳城如何发迹简明说过。冷遥夜听了点点头。
“传闻关老太爷以一小间药铺造就关家大业,如今…”他闲话般地提起这段临阳城传闻。
“如今那‘杏林堂’已成乔家的囊中物。”基于某些原因,曲映欢已答应将“杏林堂”转让出去,想必这几天乔家就会接手。
这时季实上楼来,将茶水点心摆上桌,又回到大釜前动手捣着。
“《三殊漫谈》看了没?内容如何?”见他手里仍拿着《三殊漫谈》,她笑吟吟问道。
“不错。”
“江湖英雄那部分呢?”她再追问。
她正是《三殊漫谈》英雄豪杰那两版页的写者。关少夫人曲映欢除了负责出刊外,还得写出那一小版页的时事杂谈。而最受姑娘家喜爱的才子佳人传奇小说那三版页则是由两人好友——当朝云状元主笔。这事儿是三人间的秘密。《三殊漫谈》虽于坊间大受欢迎,然而至今尚无他人得知写者的真正面目。
“颇引人入胜。”他中肯地点点头。
“真的?”《三殊漫谈》近几年备受肯定,她早已习以为常,然而此刻由他口中说出称许的美言,她听了竟是颇为受用。
冷遥夜缓缓又道:“只是…撰者应非江湖中人。”
“此话怎讲?”她灵眸一转,好奇问道。
“只有未涉足江湖者才会对江湖的恩怨过于美化,真正的江湖又岂是如此天真烂漫?”
啊?还来不及飘飘然,就被一把扯将下来。她微怔了怔,心里虽不服气,仍虚心请教。
“敢问,真正的江湖又是如何?”瞧他一派清风朗月,倒像个文人雅士,又懂得什么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