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雍王朝的春闱于三月中旬举行,于四月初十发榜。榜上有名的就是贡士,于四月二十日到皇gong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考题;殿试及第者,便称为天子门生。
当然,对所有贡士而言,既然都千辛万苦地考到殿试了,仅仅是当个天子门生是无法满足他们的。他们争的,是进士出shen;自负才学ding尖者,更是把一甲列为唯一目标,其它再也看不上眼。
殿试及第者,依照成绩高低又区分为三甲。一甲仅取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取十七人,赐进士出shen;余下全列三甲,赐同进士出shen。
虽然能上金銮殿被皇帝亲自考较,已是毕生最大荣幸,足以光宗耀祖了,但每一个贡士莫不拚了命想取得前二十名的进士资格。毕竟历朝历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同进士出shen的官员能zuo到位极人臣的;别说位极人臣了,一般握有实权的好差事,也都落不到同进士出shen的人shen上。
事关一辈子的仕途机运,所有考生自当倾尽全力一拚。每位考生都将自认最jing1辟独到的见解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试卷上,既要展现出自己的卓越不凡,又要能写得shen得圣心,毕竟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自己当然是有好货的,但也要符合帝王需要,这买卖才能成啊。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只是,圣心难测啊!能不能真抓准了上tou的喜好,到了这关口,就全凭运气啦!
科举应试犹如攀爬万仞高山,而高山的ding峰——殿试,就在所有考生既兴奋又jin张又焦灼的心情煎熬下结束了。
考生的大事是结束了,接着要忙碌的就是所有阅卷考官了。但幸好,参加殿试的人数并不太多,一百多份的试卷,不过几日便能评阅完。所有试卷分放三个匣子——所有考官一致公认优异的卷子给放一个匣子,这个匣子里的名单,不出意外,便是一甲与二甲的进士;余下所有合格与不合格的试卷再分放两个匣子,能不能金榜题名,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这三个匣子,很快被呈送到了皇帝的桌案上,若皇帝求才若渴,生怕有遗珠之憾,就会把所有卷子不分合格与不合格全都御览一遍,或许某些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偏入了皇帝的眼,来个咸鱼翻shen也未可知。不过,皇帝通常都不会太闲,至少不至于闲到对每一篇不及格的卷子也一一细阅,能从中抽阅个几份,已经算是很够意思、很爱才了。毕竟历来所有不合格的文章,是极少捞到遗珠的,考生们会揣mo皇帝的喜好,那些日日与皇帝相chu1在一起的人,更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对皇帝的文章偏好拿nie得很是jing1准,那些落在不合格匣子里的,绝对不会出现一篇能让皇帝眼睛一亮的作品。
登基才满两年的大雍新帝,年号天盛,此刻正在御书房里踱步沉思,不时地停下绕圈的步伐,走到摆放着三张卷子的chang形桌案前,一一看过,几次拿起朱笔,却是无法下定决心,于是只好又将笔放下。
半个时辰之后,内侍送来瓜果糕点香茗,天盛帝转tou看向墙角漏壶,见浮箭正指着申初,正是晡食时分。突然问着贴shen太监dao:
“端方来了吗?”
“贺二公子刚到,已经在外tou候着了,小的本想等到您用毕晡食才禀报呢。”贴shen太监自幼与皇帝一同chang大,情分非同一般,回话时也就不那么刻板,显得活泼有主意些。
“端方不是外人,朕进脯食哪须他避着?快叫他进来。”说完,又摆手dao:“你把所有人都带下去,这儿不用人伺候了。”
“小的遵命。”明白这是主子接下来与贺二爷相谈的事不yu让任何人知dao,所以才遣退众人。
贺元走进来时,御书房里就只见到皇帝一人;而贴shen太监将所有gong婢内侍给打发走后,自己便走到书房五步外守着,不让任何人靠近或打扰,确保皇帝此次谈话能有绝对的隐密。
“参见——”
“免了。”没外人在场,天盛帝懒得等表弟施完那一tao觐见礼,招手dao:
“快过来。”
贺元将手上拿着的一只檀木匣子给搁在一旁的小方几上,然后走过去,眼风扫了下chang桌案上的三份卷子,然后看向皇帝,dao:
“明日就要发榜,臣在此恭喜皇上喜得天下英才。据说这次参加殿试的学子不仅才华出众,还都相当年轻。最chang不过三十六岁,最幼竟只有十七岁,皆年富力强,如旭日初升,足够让您驱使三十年,以完成心中宏图伟愿。”
天盛帝淡淡笑了下,颇有些苦恼地dao:
“能一路考到殿试的,哪个不是天下读书人里的ding尖?只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好不容易从前二十名里挑出了前三,却再难从前三里定出先后名次,实在教朕很是为难。”
“那就全bu点成状元好了。”贺元不负责任地dao。
“胡说什么!”天盛帝笑骂。知dao这个表弟向来有分寸,会这样随口胡说,不过是知dao需要有个人可以唠叨抱怨一下罢了。国家取士这样的大事,最后当然是由皇帝一人干纲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