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草莽英雄 > 第一章(2/5)

第一章(2/5)

“对了,他们就有那样狠。”

“正使亦不必过于自责。麻烦已经惹上了,只有想法应付。”钓云沉了一会,用极其自信的语气说:“今日之事,绝无回国之理!劳而无功,不但对幕府及各地诸侯,无法代,只说四条船上的人,徒劳跋涉,肯甘心吗?”

“然则,我们的人就甘心一再受骗吗?”

“啊!原来是要留下后步。骗一次不满足,还想骗第二次,那也太狠了。”

他的副使选自相国寺,法名钓云。

“货款呢?收不回又如何?”

“问得好!钓云君,你倒想想,如果是你历其境,你会怎么?”

策彦周良默然。考虑久久,觉得钓云所说的“绝无回国之理”无可更易。但是不回国又如何呢?“在这双屿待一年,”他问“明年再侥幸一试?”

“钓云君,你真太老实了,连这一都想不通。如果他们是那样,以后还有什么人替他们带硫黄、苏木、扇之类的私货来?”

的代价。

“原来你也这么想!”策彦周良说:“平心而论,明朝的所谓倭患,虽不尽是这样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形,实在不少。一到那地步,中国的百姓固然遭殃,我们又有什么好?到来,在明朝官军围剿之下,作了异乡之鬼,连死在什么地方都不知。何苦?”

这可能是实情。所谓“贵官”其实是告老或者休致的官员。明朝的规制,罢官之后,必须回乡,在原籍便是绅士。明朝的乡绅权势极大,预公事,鱼乡民,往往无恶不作“黑吃黑”吞没私货,亦是常有之事,无足为奇。

“可是,汪直不是这么说——”

归途中乐事更多,除了自由贸易以外,还可以饱览名山大川,访问文人墨客。中国有句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策彦周良看,唯有明的万里之行,才真是不虚此行。

策彦周良心底泛起密的疑云,猜想他是受了汪直的煽惑,很想严词厉声地告诫他一番,但一转念间,神和缓了“也难怪你!”他说“你哪知明朝那些舶主与贵官们的机关!等我说与你听。”

“很难说。”钓云答“人总是人,容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只怕会失去理智。”

钓云终于脚,如策彦周良所猜想的,是受了汪直的蛊惑。此时虽想缩,却不可能,经不住策彦周良的问,说了实话。

“这,我就不明白了!”钓云困惑地问“那些贵官为什么要这样翻云覆雨?既然能够策动官兵,一不,二不休,借刀杀人,不是永绝后患了吗?”

“是的,我想明年一定可以如愿。”

“就算能如愿,这一年又怎么办?莫非真的将可以公然贸易的货,当私货手?”

这是“义正辞严”的责备,地方大吏不能不尊重,于是调兵遣将,准备剿。而此时贵官又反过来卖好于货主了。

“我看,”钓云很直率地答:“恐怕非这么办不可了。”

“都只为当时存着侥幸之想,以为明朝不至于持十年一贡的约定,必能通。如果受命之初,能多想一想,万一不准境怎么办?又何至于有今天的烦恼?唉!”

可是,策彦周良此时的想,却是悔多此一行,在去留两难,焦灼无计之际,唯有期望副使能筹得一条善策。

从废止“宁波市舶提举司”以后,凡有私船到海,都由许栋等人作居停,名为舶主。此辈经手私货,往往不付货款,急了不是避而不见,便是推在沿海一带的“贵官”上,说他们仗势欺人,背勒货款不发,无奈他何!



“那——”钓云不再说下去,只显极诡秘的微笑。

“汪直告诉我:明朝的乡绅,为富不仁的居多。他说:‘我们既以侠义自命,应该劫富济贫,痛痛快快一场,这一年的生活,当然也就不用发愁了。’他又说:‘明朝的官兵,一无用,以倭刀之利,所向披靡,战天不胜。’我想,我们既然不能回国,总要想个维持生活的法,只要适可而止,亦不妨偶一为之。”

“是!请指示。”

“他们是拿军机来卖好。”策彦周良向钓云说“譬如说,你带了一批人上岸,占了他们一个村庄,这时候他们就会来告诉你,官军定在那一天兵包围?有多少人?领兵的是谁?劝你赶快走。同时好言安,拍担保,下次一定结算清楚。这时候就容不得你选择了,只有赶快下船。”

“不可以!”策彦周良断然决然地答覆“怎么样也不可以。汪直如果肯帮我们的忙,我倒想他一件事。请你去问一问看。”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形,货主自然在近岛坐索,舶主的供应渐渐不足,他们上岸掳掠,这就是倭患的由来。当然,上岸首先要找来算帐的,便是那些贵官。而贵官可以运用权势,指责地方大吏“倭寇逗留近岛,朝廷三令五申,加备倭,你们就是这样坐视不问吗?”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