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诗序》所作题解为“祀
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
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
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
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
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
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
《诗经原始》也指
:“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
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
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
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
,当从之。
if (obj。style。display=="none" || obj。style。display=="") {
} else {
function disp(type,num) {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
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
obj。style。display="none";
obj。style。display="block";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
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特
,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
。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
)
其阻,裒荆之旅”写
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
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
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
的地理位置,指
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
国朝见天
、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
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
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
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
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
”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var obj = document。all(type num);
殷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
),殷
复兴。”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
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
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
合韵“国”、“福”叶职
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
韵“声”、“灵”、“宁”、“生”叶耕
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
”、“迁”、“虔”、“梃”、“闲”、“安”叶元
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
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