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包曰:“虽之夷狄无礼义之处,犹不可弃去而不行。”
[疏]“樊迟”至“弃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行也。弟子樊迟问仁于孔子。“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者,言凡人居处多放恣,执事则懈惰,与人交则不尽忠。唯仁者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忠以与人也。此恭敬及忠,虽之适夷狄无礼义之处,亦不可弃而不行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郑曰:“行必果,所欲行必果敢为之。硁硁者,小人之貌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郑曰:“噫,心不平之声。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
[疏]“子贡”至“算也”
○正义曰:此章明士行也。“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者,士,有德之称,故子贡问于孔子曰:“其行如何,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者,此答士之高行也。言行已之道,若有不善,耻而不为。为臣奉命出使,能遭时制宜,不辱君命。有此二行,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复问士之为行次此于二者云何。“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者,此孔子复为言其士行之次也。宗族,同宗族属也。善事父母为孝,宗族内亲,见其孝而称之。善事长上为弟,乡党差远,见其弟而称之也。“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又问更有何行可次于此也。“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者,孔子又为言其次也。若人不能信以行义,而言必执信。行不能相时度宜,所欲行者,必果敢为之。硁硁然者,小人之貌也。言此二行,虽非君子所为,乃硁硁然小人耳。抑,辞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也。“曰:今之从政者何如”者,子贡复问今之从政之士其行何如也。“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者,噫,心不平之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孔子时见从政者皆无士行,唯小器耳,故心不平之,而曰:“噫!今斗筲小器之人,何足数也!”言不足数,故不述其行。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包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包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
[疏]“子曰”至“为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时人不纯一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者,中行,行能得其中者也。言既不得中行之人而与之同处,必也得狂、狷之人可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者,此说狂、狷之行也。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二者俱不得中而性恒一。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曰:“南人,南国之人。”郑曰:“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善夫!”包曰:“善南人之言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曰:“此《易·恒卦》之辞,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子曰:“不占而已矣。”郑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
[疏]“子曰”至“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