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经题解释(2/6)

经题解释(2/6)

本经是释迦牟尼佛自动讲的,正象《论语》中都是“曰”──孔说,本经中常常提到“佛言”、“佛言”,释迦牟尼佛讲,不论是佛弟请问他,或者是外发问,他所答覆、所宣扬的理,分为四十二个章段。

本觉:佛教里面常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只要有“心”的,不论是佛或是众生,这三个都是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人都有佛──成佛的可能,所以,从这个观来说,叫本觉。

始觉:始是开始,我们本来是糊里糊涂,不知不觉的,好象梦一样,突然间,这个梦醒了,和觉悟的悟差不多,悟就是醒了。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这是突然的觉悟,称为开始觉悟,是始觉。陶渊明在〈归去来辞〉文中,有一句“觉今是而昨非”,那是他突然觉悟了,认为过去都是不对的,了解到今天对了,就是开始觉悟了。又譬如说在座诸位,过去没有听过佛法,突然地来听了一次,说到不可以杀生,本来认为怎么不可以杀生呢?上帝就是造这许多的动给我们吃的,但是听到佛教说不行!我们要有慈悲心,要行“同大悲”纵然是蚂蚁蚊虫,也有它的生命,我们都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这个时候,你突然听了这一句话,觉悟了以前的观念是错误的,从今天开始,不会再去杀生,于是慢慢地培养慈悲心,这叫始觉。

二、说:说,就是讲话,但是据佛经的解释,说是“悦”的意思,悦,就是喜,你们假使念过儒家的《论语》,一开始“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古本书上,悦写为“说”,所以,说不是说话的“说”,而是“悦”认为我们常常修学,不是很快乐的吗?大家来听讲经,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这也是快乐的嘛!

从功行的区别说明:可以分为本觉、始觉和究竟觉三来解释。

梵语经叫“修多罗”、“修妒路”、“素怛缆”,直译为中文叫“线”,有贯穿的意思,意译为“经”,说完整,应该称为“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有契理和契机两义。什么叫契理?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佛法,与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是一样的。不可能说释迦牟尼佛说生老病死是痛苦的;而阿 陀佛说生老病死是快乐的;药师佛却说是半快乐半痛苦的,绝对不会那样说的,理都是一样的,纵然是“月可令,日可令冷”,佛说的四谛,不可以改变的,因此,契理指佛经的理,是永远契合于真理,不会改变的。

契机,机就是机。所有的众生,他们的好、个、所能够接受的程度(智力),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理,每个众生都能够接受,正如经中说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的这句话,大学教授听得懂,幼稚园的学生也听得懂;人听

本来觉悟,为什么不觉呢?就是因为所有的把我们的真心障蔽了,好象一面光明的镜,被尘埃所遮蔽,失去了它的光彩。虽然现在它的光明没有现来,但是镜的光明还是备的,所以,从这个观说,我们每个人都备了成佛的本觉,现在虽然不觉,但本原来是觉的。

四、经:简单地说,是一圣典,中国传统的说法,有所谓“圣经贤传”的区别:圣人的着述称为“经”,贤人的立言叫“传”,你们假使念古文,有《左传》、《谷梁传》、《公羊传》,还有儒家的[五经]、[四书],都是圣人的着述,这是中国对经的定义,但是,我们现在讲的“经”,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说法就不一样了。

佛是觉者,但是,我们必须了解,这里佛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观察众生受教化的机已经成熟了,讲这经的时候,是怀了一喜心、大悲心,畅所言,滔滔不绝地从他的大悲心里面,自然而然地把佛法来,真是无比的喜,所以“说”是“悦”的意思。

三、四十二章:四十二是数字。章,是条与段的意思。有句成语叫“约法三章”,例如说:我跟你约法三章,就是我和你订的条件有三条,所以章就是指条。那末,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条,简单地说,就是四十二段,这是指本经的裁和内容。

究竟觉:究竟觉就是成佛啦!对世间的一切事、一切理,没有一样不觉悟,而且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不论是本觉、始觉、究竟觉,三觉都圆满了。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说四十或四十三?这是有义的:从修行到成佛的历程,有四十二个圣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个位次,所以,分为四十二章,隐隐当中象征了成佛的四十二个阶段。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