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佛长没长胡子。
因为过去画的那佛像,有的画有胡子。我们现在一般顺口就答:“没长胡子。”因为啥呢?因为我们看的佛都是没长胡子的佛。过去不是,唐朝那时候,密宗现在还有,有时候画佛还留点小胡子,像世间人似的。来果老和尚他都不知道佛长没长胡子,好几个月都不知道。那就是反观。
你觉得你眼睛瞪得挺大是反观,一照相,你看照的那个照片,那眼睛瞪得老大。那干吗呢?你都是在放逸,一看就知道你没有修行,有什么修行?那眼睛还瞪着,还看世界。你看世界,实际上是被世界转,你心里有了世界就没有佛。有佛的人,他没有世界的概念,也没有外面一切众生的概念,只有凡夫才这样。我们都是看这看那,都没有真正地去观。
真正观就是反观,观什么?怎么观?就是无念去观,把你的想法空掉,不是反过来“哎呀,这什么意思呢?这大地怎么长成这样呢?”闭着眼睛去想,那你也不是反观。头一个要把眼睛收回来,平时走道或干什么事,你眼睛不要到处去乱看,东看看、西看看,看什么呢?一看就完,眼睛都定不住。上回有一个人来,一看那眼睛,就知道定不住,你瞅他眼睛,从东头转到西头,从西头转到东头,就没完没了,他自己控制不了,一看,就知道那个心在乱动。完了!眼睛一乱动,你这个心就动了。
你看那老修行,那眼睛就像个木头似的,灰蒙蒙的,也不亮,因为啥不亮呢?他也不想往外观,看什么?看着好像有个眼睛在,实际上他根本就没用这双眼睛。你要是用这种眼睛,那你正是走错路了。有眼睛要瞎,这是宣化上人说的:眼睛要瞎,耳朵要聋,要没有舌头,没有鼻子,你这才行。有这些东西你都不是真观,没这些东西你就是真观。
你看看虚云老和尚,不管什么时候,照相也好、干吗也好,虚云老和尚都是两眼往底下一低,眼皮一耷拉就完事儿了。虽然我们不能像虚云老和尚那样,有那么大修行,能时时的反观,但是我们的眼皮也得耷拉下来,别老变成双眼皮,要变成单眼皮,把你眼皮抻得长长的,能把眼睛盖住,世界再好也不瞅。
原先从五台山走到山西,可能是沙河啊还是涞水?我忘了在哪个地方,还在山西境内。那天走到半夜的时候,前面就有个寺院,它弄个灯,晚上也点着。我们俩想:得了,就奔那个灯,不休息了。一瞅这灯,心里生欢喜心了,说:“赶紧上寺院去休息吧。”就拼命地走,左走右走。后来到人家商店去打听,人家商店人一看,很不高兴,以为你要东西来了,都不爱理。后来问了一下“不知道。”一看,自己找吧。
左找右找,想找着这个寺院睡一觉,在那休息一下,找到天亮才找到。找到天亮去了,这一观,把我们观得不知道上哪去了,观到天亮,你想达到的目的,根本就达不到。去了,是一个密宗师父,还没起床呢,居士给通知一声,后来给我们安排一个地方,也没有寮房,他自己住的那个地方算不错的。在一个观音殿里的一处有几张床,在那休息一会儿。等到中午过完斋,下午我们就开始往前走。
当我们往前走的时候,走到街面,前面有一个旅社,现在叫旅馆,也许是招待所,弄不清,反正是一个楼。前面有很多人,有女人有男人在打扫卫生。我们平时就是经行,虽然知道前面有人,但我们更得把眼睛收回来,就看眼前卧牛之地,也不瞅两边,眼睛也不抬,走到跟前也不想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一个劲地走。
你想一想,遇到人物不瞅的话,你也得有点儿定力啊。那玩意它有吸引力,弄不好你就眼角扫一眼或是瞅半眼。半眼也不瞅,就是盯着地,从挺老远就开始往前走,头一直不抬,眼睛也不抬,连用眼角去扫的意思也没有,就往前走。等到走过去了,也没有抬眼睛,不是“走过去了,我不看他了,我这会儿把眼睛抬起来轻松轻松”也不抬,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