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遂南说吴王曰:“王者不绝世,霸者无
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
,其为患滋甚。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晋,利莫大焉。存亡鲁,实困
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然吾实困越,越王今苦
养士,有报吴之心。
待吾先伐越,然后乃可。”
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侯之
不过齐,而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而畏
齐、伐小越,非勇也。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或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
兵以从,此则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悦,乃使
贡之越。
鲁昭公薨于侯。赵简
问于史墨曰:“季氏
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何也?”对曰:“
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谓有三也),地有五行(谓有五也),
有左右(谓有两也),各有妃耦(谓陪贰也)。王有公,诸侯有卿,皆其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纵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
岸为谷,
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三后,虞、夏、商也。)。在《易》卦,雷乘
曰“大壮”(
下震上,大壮。震在上,故曰:“雷乘
”也。),天之
也(
为天
,震为诸侯,而在
上。君臣易位,犹人臣
壮,若天上有雷也。)。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
与名(
,车、服也。名,爵号也。),不可以假人。
越王郊迎,自为贡御,曰:“此蛮夷之
孔在卫,闻齐田常将
为
(专齐国,有无君之心。),而惮鲍、晏(鲍氏、晏氏,齐之世卿大夫。),因移其兵以伐鲁(初,田常相齐,选国中女长七尺者三百人,以为后
,宾客、舍人
皆不禁。田常后有七十余男,因此以盗齐国也。)。
(议曰:刘向称:“人君莫不安,然而常危;莫不
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策也。”夫人臣
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复,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弒其君光,孙林父、宁
其君衍、弒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
,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遂昭公,皆
胜而
行,下失臣
之所致也。”范睢说秦昭王曰:“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常纵溢驰骋弋猎,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取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右秩以上至诸史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
孙也。”由是观之,《书》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
曰:“禄之去公室,政逮于大夫,亡之兆也。”信哉是言也。)
五士从者也。)。有先大夫
余、
犯以为腹心(
余,赵衰。
犯,狐偃。),有魏犨、贾佗以为
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齐妻以女,宋赠以
,楚王飨之,秦伯纳之。),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谓栾枝、郄縠、狐突、先轸也。),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从而与之。献无异亲,民无异望(献公之
九人,惟文公在。)。天方相晋,将何以代之。此二君者,异于
。恭有
,国有奥主(谓弃疾也)。
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冀国?”
果不终,卒立弃疾,如叔向言。
孔会诸弟
曰:“鲁,父母之国,不忍观其受敌,将
屈节于田常以救鲁。二三
谁使?”
贡请使,夫
许之。遂如齐,说田常曰:“今
取功于鲁实难,若移兵于吴则可也。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地狭以
;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夫吴,城
以厚,地广以
,甲
以新,士选以饱,重
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
曰:“
之所难,人之所易;
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贡曰:“夫忧在内者攻
,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矣。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是则大臣不听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晏等帅师,若破国则益尊。),而
之功不与焉,则
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
争也。如此,则
之位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而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
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然兵业已加鲁矣,不可更,如何?”
贡曰:“
缓师。吾请救于吴,令救鲁而伐齐,
以兵迎之。”田常许诺。
(初,楚恭王无冢嫡。有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乃密埋璧于太室之
,使五人齐,而长幼
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
、
晰皆远之。平王弱,抱而
,再拜,皆压纽。平王即弃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