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潘原县二十五里,北开远寨三十里。 铁原寨,东至新城镇二十五里,西至渭州界十里,南至耀武镇十里,北至平安寨三十里。 开远寨,东至州三十里,西至平安寨三十里,南至新城镇三十里,北至新门寨十里。 平安寨,东至开远寨三十里,西至彭阳城二十里,南至铁原寨二十里,北至绥宁寨八十里。 新门寨,东至州三十里,西边壕,南开远寨,北西壕寨十里。 西壕寨,东至彭阳城七十里,西至新门寨十五里,南至州四十里,北至柳泉镇三十里。 绥宁寨,在州西北。按地图,细腰古城北有一路入蕃界故威州,庆历中修筑,赐今名。与靖安寨相应援,得守御之要,舆柳泉等八寨为次边。东南至州百一十里,东柳泉镇,西北戎马来路,东南环州定边寨,西至胡卢泉三十里。 靖边寨,地名胡卢泉,此有二路,一入蕃界故威州,一至新门寨。庆历中修筑,赐今名。得守御之要。东南至州百三十里,东北至绥宁寨三十里,西镇戎军乾兴寨、北羊?屈族帐戎马来路。 佛空平堡,古城也,庆历中修,捍北边胡马来路。东环州定边寨,西耳朵城,南至州北边界。 耳朵城,古城也,庆历中重修,舆绥宁、靖安二寨相应援。东佛空平川,西绥宁寨,南至州北边界。 镇戎军,故原州城也,萧关都卢山朝那湫及泾水所出,即其境。唐至德中陷于吐蕃,自是三辅西无襟带之固。时宰臣元载上议曰:今西境极于潘原,吐蕃防戍在摧沙堡原州界,其间当西塞之口,接陇山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吐蕃比毁其垣墉,弃之不居。其西则监牧故地,长壕大堑,重复深固,乘间筑之,可移大军居泾州,以为本根,分兵守石门、木峡、陇山关,北抵于河,皆连山峻极、不可越。置鸣沙县,为丰安军之羽翼,灵武五城为形势,然后居陇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谓断匈奴之胫。图其地以献,量井泉,计徒庸畚锸,皆具而不果城。宋咸平初,诏曹玮修筑建军,自陇山而东,缘古长城开浚壕堑。初李继隆请城镇戎,朝廷询其事,弟继和奏曰:平凉旧地,山川险阻,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乃城之。故迄今为便。其东至泾州百八十里,西南至临洮军六百里,南至秦州四百七十里,西北至灵州五百里,即今之平凉府镇原县是也。 城寨堡九: 朝延以军境平易,无扼束,利于驰突,令旁陇山而东循古长城,刳大壕以隔胡骑。寨城并在壕内。 三川寨,在捺龙川、天麻川、武延三川之间,因名三川。西控妙娥山一带西北入天都山路,可至灵武,地宽平美水草。西至天麻川,北至定川寨,去好水川百里。 定川寨,北控胡卢河大川入西界天都山,正扼贼路。东至渭州四十里,西至兰州约五百里,南至制胜关三十里,北至故会州约三百里。 高平寨,北至西界野鸡峰戎马来路。东天胜寨,西定川寨,南至军三十里,东北萧远寨,北至野鸡峰,北至菜园等川戎马来路。 天圣寨,天圣中筑,因赐名。东乾兴寨,西高平寨,北安远堡,控兰萧川菜园川贼路。 乾兴寨,天禧中筑,明年赐名乾兴。东至原州界黑寨沟二十里,西南至军七十里,西天圣寨,北至边壕七十里,南彭阳城北三川堡戎马来路。 彭阳城,东至平安寨二十里,西东山寨路,至军七十里。南至渭州新寨四十里,北至乾兴寨五十里。 东山寨,东至彭阳城三十里,西开远堡,接陇山。西至军五十里,西南安边堡三十里,北天圣寨六十里。 开远堡,祥符中筑。东至东山寨三十五里,西摧沙堡六盘山一带,南至安远堡三十里,北至军三十里。刘?堡,缘胡卢河川路,北控贼界,从苇子湾至故萧关。 萧关路,自军北刘?堡,缘胡卢河川,过古城,入苇子湾。出萧关至鸣沙县界,入灵武,约五百馀里,地形平敞。至道中,李继隆护送刍粮入灵武,由此路。 德顺军,旧陇竿城也,在六盘山外。祥符中,渭州曹玮言:今陇山外有弃地,陇竿川坦,为兵冲,曾无捍蔽。熟户以田输官,因相地形筑城,尽要害之地,以兵戍之,立堡寨,置弓弩手居之。庆历初,经略使韩琦言:笼竿城为山外四寨之首,北接镇戎军,捍一路戎马走集;北缘胡卢川河,经古萧关至鸣沙县。乞建为军。因赐名德顺。自六盘山寨二十里,至瓦亭四十里,又七十里至渭州。西自神林堡四十里,至石门蕃界七十里。东南至仪州百二十里,东北至镇戎军一十里,南好水川界。即今之平凉府静宁州是也。 城寨堡七: 隆德寨,天禧中筑,寨属渭州。地名邪没笼川,蕃语讹谓之羊牧隆城。庆历初改今名,隶德顺军,在陇山外,隆德、静边二寨居边壕外。东至笼竿城六十里,西至边壕四十里,南至静边四十里,北至东胜寨三十五里,南石门路。宣宗朝收复六关,即石门关也。 静边寨,在边壕外,祥符中蕃部献南市城地。天禧初筑,赐今名。西控捺陇谷、天麻川戎马来路,南自三角城路,入秦州弓门寨。旧属渭州,庆历中移属。 东至神林堡四十里,西至边壕二十里,南至熟户蕃族四十里,北至羊牧隆城四十里。 德胜寨,旧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