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元明,本朝也不知费了无数的金钱,用了许多的人力,方才成了这个运河。这运河的势自浙江至江苏淮安、扬州一带,河运都十分利便。到了淮安清江浦以北,那河
便渐渐的
涸起来,一路都筑了许多
闸,随时开闭,节制运河的
量。遇着那
浅年分,粮船不能行走,便把第一闸的
放到第二闸来,等粮船差不多要走到第二闸的时候,却又把第二闸的
放到第三闸来。这样一闸一闸的过去,直要等得粮船过了
浅的地方,方才把末一闸的
又逐段的倒放过来。那运河
势最大的地方,就是淮安以南、扬州以北的一段。运河之西有
邮湖、邵伯湖、白
湖、宝应湖,运河之东有吴公湖、大枞湖、获金湖、广洋湖,
势都甚汪洋汹涌,也都有一百多里长、六七十里宽,都
人运河,和运河竟是通连的一般。更有安徽、江苏
界的洪泽湖,也是
人运河的。 看官,请想这般的许多湖泊都是
人运河的,把运河当作漩窝之地,众
所归,小小的运河能有多大的气魄?遇着天
浅的时候,还不要
。遇着个雨
过多、河
泛滥的时候,那里容纳得下?所以那个时候,漕运总督在运河东西两岸,筑起两条极
极
的堤岸,在堤岸中间开一个节制
量的
门。每逢
浅的年分,便把
门开了,放
东、西两湖的
来。逢着
满的时候,便又开了
门,把运河的
放
东、西两湖去。借着这两条堤岸,
个运河的
要机关。年年修造,岁岁兴工,也不知
费了许多帑项。淮、扬一带地方,也借着这个运河的力量,
旱不荒,年年的收成十足。 到了后来,河运改了海运,又省力又神速,并且还节省许多经费,政府便把漕运的事情永远改了海运,把漕运总督一缺也裁掉了。自此以后,这条运河便永远没有人来挑浚,这条堤岸便永远没有人来修整,由着他年
月久的淤
坍塌,没有一个人来理会,直把这淮、扬一带的东西两岸渐渐坍塌得一个
净净。那东、西湖的
,便一古脑儿都
人运河里面来,却没有了开闭机关,只有来路,没有去路。一条运河里面安放不下,便都顺着下
一带
注
来。那班淮、扬的百姓正
的望得田禾成熟,大家
兴。那里知
被
一冲,都冲得个一
不留,一
不剩。今年如此,明年也是如此。一班百姓,还大家只说天公降饥荒,没有一个知
是运河年久失修,以致湖
顺势
人的缘故。那淮、扬一带的居民,都是穷苦的多,富饶的少,那里禁得起这样的年年饥馑、岁岁凶荒?自然便都是
离转徙、奔走
路起来。一个个都是扶老携幼的望着镇江府、常州府、长江下
一带的地方来逃荒就
。常、镇两府的地方官,见这班饥民越来越多,到得后来连那淮、扬、徐、海三府一州的饥民,大家都逃避过来。地方官一时没有安置他们的地方,只得把地方上所有的寺庙都借给那班饥民居住。再到了后来,连寺庙也挤不下了,只得在城外拣一方大大的空地,胡
搭些草棚,安顿那些饥民。那一
辗转沟壑的情形,琐尾
离的惨状,在下
书的一时间也描写不
来。那些地方官和那班本地的绅商,虽然也都募捐经费,设了几个粥厂,
日施粥,但是不能持久的。 这个时候,便有几个上海的
绅大商
来发起劝捐了半个多月,虽然有些捐款下来,也是杯
车薪,无济于事。便又有一位慈善家想
一个救急的法儿来。这位慈善家姓孙,官名一个厚字,号伯义,是个山西候补
。从小的时候便在德国留学,却也算得如今世上一个熟谙洋务的人才。见了这班淮、海一带的饥民,一个个都在那里嗷嗷待哺,也未免有些蒿目伤心,暗想:“欧洲各国每每的举行什么慈善会,不论什么命妇贵女,都在会中执业,借着妇女的
力,去吃收那社会的银钱,一古脑儿都供这个慈善会的用度。我们中国却没有举行过,何不趁着这个时候借着味莼园的地方也开一个慈善会,普请那些绅商人家的内眷都在会中执役。预先印了
场券各
分销,每张卖一块钱,大约这一笔人场券的钱倒也不少。”想着便又转个念
:“这件事儿,最好请陈
保
个发起人,好在他也是江苏人,向来在慈善事业上很肯
钱的,料想他病怀桑梓,一定不推却的。” 想着,便立刻坐了
车,到斜桥陈
保的行辕里
来,禀见这位商约大臣陈寅孙陈
保。手本投了
去,候了一回,陈
保慢慢的
来。孙观察便把自己的意思和陈
保说了一遍,要请陈
保
个发起人。陈
保听了,喜
:“我正在这里踌躇这淮、海饥民的事情,如今你
这个主意好得狠。我是个江苏人,这担任发起的事儿自然是无从推诿的。便是我想起来,就是发卖
场券,也卖不
什么钱,不如合着上海全埠的绅商内眷,大家都在张园里
设肆售
,把卖下来的钱都充作捐款,你说这个主意怎么样?”正是: 牺牲名誉,救亿万之同胞;递泪江皋,听中宵之鸿雁。 不知这个慈善会怎样的一个开法,且待下回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