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历代游记选 > 清朝由藏归程记(2/2)

清朝由藏归程记(2/2)

绵长。有,闻当年总镇带兵驻此,大雪连霄,官兵五百余名,尽行压毙。是日至恩达塘,历阎王编。石临崖,峻峭仄。其无路,驾一偏桥,偶一失足,与鬼为邻。号曰阎王,河不诬也。至梭罗桥,山两旁,皆良田,无隙地,弥望青葱,内地秋稼之佳,亦不过此。中间老柏成林,实为胜景。过次角山。过俄落桥。过术多,该为前藏至打箭炉适中之地。大桥二,一通云南,一通西炉。上有喇嘛庙,屋宇极多。下有土城,俱系官兵驻扎。城外寨落甚稠,滇民贸易者不少,真外一大都会也。憩二日,午刻起程,至孟普山,风景亦佳。小住炮墩,门,上窟窿山。下山里许,石横披,势颇奇峭。中有石孔,透石穿云;旁有石门,通风度;其余亦多小也。行半日,山不同,雄伟山岩,山如积雪,遥望番寨山田,已抵贡。曲折欹斜,直同鸟。至王卡,上下均极陡峻,非土非石,一望黑沙数里。有大溪一,名老龙沟。势略为加长,行人阻绝。至噶噶,赶至昂地,时已向暮。风雨骤来,衣履沾站应住乍丫。平明上山,行过一沟,与老龙沟相等。前途山涨发,探有别径,随复登山。气候凝寒,山数寸。绕至雨撒,系新开羊一线,险仄之,备极艰难。抵暮,始到乍丫。住一日,明晨就势浩瀚,河分三,中,人均从惊 涛骇狼中行。又过大桥一,方登彼岸。崎岖七八十里,抵洛家 宗,自是行路较平坦。过陉达河,几没背。三十里系阿 图,又十三里系石板桥。由黎树塘过河数次,至黎树山。当面玉 峰危峙,与三地界毗连,向为夹(即响没之所。 至大少憩片时,抵江卡,泥尺许,普拉更换,傍晚始至古 树塘,建有行馆,门列老树。次日至南墩,路通滇省,卖有普茶等 。晚住莽里,过空,绿树成荫,野梅成熟,从人摘,味 甚酸,亦可望而止渴也。历竹陇,次公拉谷渡,上坡过茶树塘,居然内地风景。寓舍前有柳树一株,倔曲歌检势极奇古,殆百年。遂由奔搓木上大锁塘,次松林,低三塘。行至雪山,约八九十里,气候凝寒。又自二郎湾历喇嘛亚,山形峭削,杂青黄,立如屏。松杉万株,层层选翠,诸山另一格。由喇嘛哑行,正当刈割之际,寨落毗连,内有八角战碉一 座。二十里至喇嘛尔塘。一路空山荒寂,树木惧无。又数十里,至滥泥塘。登山,气候极冷。山,人语嘶,风雹立至,半晌方停,亦属怪事。又行三十里,至黄上冈,地、颇平旷,各山竟似碎瓦砖堆积而成。计程百里,抵公撒塘。天气严寒,围炉而坐。至裹塘行馆小住,往喇嘛寺瞻玩。寺倚层峦,梵宇琳下层选,僧徒三千六百众,为大丛林。 又六十里,至火竹卡。由千把岭历坡岭、翦湾,一路树禾丛生。,参天蔽日,如在翠幄中行。而曲径连云小桥跨岸,风景绝佳。四十里至河势奔腾。船从惊涛急湍中顺而下,狼飞溅人舱,骇人心目。到寓后,随步游览,旁。有小阁两层,供奉观音大土”相连即系平台,波光山.悉在目前。次日路径颇平,至八角楼,历卧龙石,多系平原丰草。至东俄洛,人稠寨密,几与内地相同。薄暮抵阿娘坝,至提茹,路亦皆平坦。过上折多,山势峻,积翠凝芳,借榻一宵。行五十里,即至打箭护,行馆颇为华,铺陈亦极鲜明,即锦官城之官署人家,亦不能有此丰盛也。 题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虽地雪域原、遥远偏僻,但与中原人民长期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往。文章记载了作者随朝廷重臣福康安平定边之后,由拉萨返回四川康定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对原特异的风光、藏族传统风俗等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新奇的世.界。在写景方面,作者重原的特。如:“朝暾初上,风日晴佳,碧草黄,殊不荒寂”写了清晨的清新丽。“晚登碉楼远眺,见夕芳草,牧成群,绿丰,足资刍秣”写了畜牧之盛。上席岭,重、雪山、寒风“五月抄,不啻三冬”;而下至半山,则气候渐,草木葱茏,到凝芳积翠,山顿觉改观;形象地描绘原雪山的立式气候特。在人文景观方面,也新奇别致。如:渡江船,碉楼;一路寺庙辉煌宏丽,可见藏民宗教信仰之虔诚;占达村青稞绿麦,一望无际;仲庙喇嘛文雅清秀,如内地巫师,娶有室家,生可袭其职等等。阅读此文,缩短了历史,缩短了空间,使我们能在作者的介绍中,了解二百多年前康藏原的风土人情及藏族兄弟灿烂的文明。 作者简介:林椎,号西崖,生卒年不详。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成都知县。五十六年(1791)任四川盐茶。抗击廓尔喀人侵时,其在后藏督运军粮有功,升察使,授布政使衔。其父原为清大臣福康安的家仆。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