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共有六个儿,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立为太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愈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
要把皇位传给太
,如果太
是个窝窝
的人倒也罢了,偏偏李隆基又英勇果敢,于是她便三番两次在睿宗面前讲李隆基的坏话,希望废掉太
,结果唐睿宗却立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
见
谗不成,索
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见群臣,示意更换太
,遭到以宋-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
巧不成反成拙,尽
唐睿宗念着兄妹之情放过了她,李隆基却记在心里。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宰相以下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
的,日夜奔走她的门
,她的府邸成了幕后皇
。她恃
而
,生活奢侈,长年为她采办运送
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
的还要
,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
场,就有良
一万多匹。
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经白化,此时的唐玄宗大权在握,便以太平公主妄图鸩杀皇上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党羽,然后命令王
仲和
力士前往拘捕太平公主,并赐死在家,亲族也连坐被诛。
遥看电掣金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
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序:“
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
,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
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这诗写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立过两个儿为帝,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
,韦后被杀后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亲过渡
地过一段皇帝痛。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灞川;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
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
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
。然后
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
。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
保驾、平定了太
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死后曾携手合作,原来居然为了一个男人而分扬镳,她和李隆基合作杀了上官婉儿,然而李隆基有
于上官婉儿的才情,对她念念不忘,她却不断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最后死于李隆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