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重,情状凄惨,好生慈悯,有心要收留他,便道:“老尼有一言相劝,未知尊意若何?”王氏道:“妾身患难之中,若是师父有什么处法,妾身敢不依随。”院主道:“此间小院,荒郊寂野,人迹不到,茭葑为邻,鸥鹭为友,最是个幽静之处,幸得一二同伴,都是五十以上之人。侍者几个,又皆淳谨。老身在此住迹,甚觉清-味长,娘子虽然年芳貌美,争奈命蹇时乖,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禅榻佛灯,晨飧暮粥,且随缘度其日月,岂不强如做人婢妾,受今世之苦恼,结来世的冤家么?”王氏听说罢,拜谢道:“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还要怎的?就请师父替弟子落了发,不必迟疑。”果然院主装起香,敲起磬来,拜了佛,就替他落了发。
可怜县尉孺人,忽作如来弟子。
落发后,院主起个法名,叫做慧圆,参拜了三宝,就拜院主做了师父,与同伴都相见已毕,从此在尼院中住下了。王氏是大家出身,性地聪明,一月之内,把经典之类,一一历过,尽皆通晓。院主大相敬重,又见他知识事体,凡院中大小事务,悉凭他主张,不问过他,一件事也不敢轻做。且是宽和柔顺,一院中的人没有一个不替他相好,说得来的。每日早晨,在白衣大士前礼拜百来拜,密诉心事,任是大寒大暑,再不间断。拜完,只在自己清室中清坐。自怕美貌,惹出事来,再不轻易露形,外人也难得见他面的。如是一年有余。忽一日,有两个人到院随喜,乃是院主认识的,近地施主,留他吃了些斋。这两个是偶然闲步来的,身边不曾带得什么东西来回答,明日将一幅纸画的芙蓉来,施主院中张挂,以答谢昨日之斋。院主受了,便把来裱在一格素屏上面。王氏见了,仔细认一认,问院主道:“此幅画是那里来的?”院主道:“方才檀越布施的。”王氏道:“这檀越是何姓名?住居何处?”院主道:“就是同县顾阿秀兄弟两个。”王氏道“做什么生理的?”院主道:“他两个原是个船户,在江湖上赁载营生。近年忽然家事从容了,有人道:‘他劫掠了客商,以致如此。’未知真否如可?”王氏道:“长到这里来的吗?”院主道:
“偶然来来,也不长到。”王氏问的明白,记了顾阿秀的姓名,就提笔来写一首词在屏上。词云:
少白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今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翻抱死生缘。粉绘凄凉余幻质,只今流落有谁怜?素屏寂莫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右词《临江仙》
院中之尼,虽是识得经典上的字,文义不十分精通,虽见此词,只道是王氏卖弄才情,偶然题咏,不晓中间缘故。
话说这画来历,却是崔县尉自己手笔画的,也是船中劫去之物。王氏看见物在人亡了,心内暗暗伤悲,又晓得强盗踪迹,已有影响,只可惜是个女身,又已做了出家人,一时无处伸冤,记在心中再看机会。却是冤仇当雪,姻缘未断,自然生出事体来。姑苏城里有一个人,名唤郭庆春,家道殷富,最肯结识官员士大夫。心中喜好的是文房请玩,一日游到院中来,见了这幅芙蓉画得好,又见上有题咏,字法俊逸可观,心里欢喜不胜。问院主要买,院主与王氏商量,王氏自忖道:
“此是丈夫遗迹,本不忍舍,却有我的题词在上,中含冤仇意思在里面,遇着有心人玩着词句,究问根由,未必不查出踪迹来!若只留在院中,有何益处?”就叫:“师父卖与他罢。”
庆春买得,千欢万喜去了。其时有个御史大夫高公,名纳麟,退居姑苏,最喜欢书画。郭庆春想要奉承他,故此出价钱买了这幅纸屏去献与他。高公看见画的精致,收了他的,忙忙里也未看着题词,也不查着款字,交与书僮,吩咐且挂在内书房中,送庆春出门来,别了。只见外面一个人,手里拿着草书四幅,插个标儿要卖。高公心性既爱这行物事,眼里看见,就不肯便放过了。叫取过来看,那人双手捧递,高公接上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