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大将曹彬 > 第03节(2/3)

第03节(2/3)

应声:“臣敬闻。”

“好!”皇帝又看着王仁赡和曹彬说:“兵贵神速,一鼓而下,方可以免除蜀中百姓兵连祸结之苦,所以我想分兵两路蜀,以凤州路为主,归州路为辅。你们看这样办是否合宜?”

“那就这样,”皇帝指着王、曹两人说:“你们为我各领一路‘都监’——我的意思,仍算是我亲征,所以两路都用‘行营’的建制。”

才说了这一个名字,皇帝便连连摇手:“不行,不行!这个家伙要吃人,不把蜀中百姓吓死?”

事先虽计不及此,一经说破,却也不难明白。自从建隆二年七月,皇帝以杯酒收了兵权,四海劲卒,都归禁军;但国都所在的开封,地势平旷,是所谓“天下之卫,四通五达之郊”地利上缺乏险阻,兵家称为“四战之地”易攻难守,所以必须以兵重重环卫。畿辅防劳,经常要用到十四万人。现在要调外围的队西征,先要顾到京东防江南李煜,北面防太原刘钧,皇帝所说的“要地方”就是指这两;只有南面,荆湖已平,戍守京城以南的节镇,不妨调动。

“陛下算无遗策,不须再垂询了。”主仁赡笑着回答。

这非仁者之师所当为,所以皇帝一提起李耘来就生气。

“遵旨!”王仁赡和曹彬一起离座拜伏,领受命令。

曹彬答得非常简捷:“两路。”

大家都顾不得失仪,笑声来。但皇帝说的,实在不是笑话——王仁赡最清楚这重公案,当乾德元年,皇帝遣将平荆湖时,他是荆南都巡检使;李耘带兵至澧江,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只是个十三岁的童,听了将张从富的话,拒守不降,为李耘所败,俘获甚多。其余退保朗陵,守不下。

除此以外,因为忠武军置于开封南面的许州,王全斌坐镇许昌,正是那

“谁?”皇帝急急问说。

因此,御前现了谨慎的沉默,彼此目视相询,都还没有想到有什么可以当此重任的人。皇帝了解他们的心思,便作了的指示:“不必漫无边际地去想!第一,须不是嗜杀之人;第二,须不是无用之人;第三,须不是要地方的人。把这三者个范围,细细想去,这个人就容易觅了。”

“不过我要大家特别记在心里,虽称平蜀,实在是收蜀,决不是代蜀。李崇矩!”

“啊!”李崇矩欣然失声:“此人必如陛下之意。”

“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

“可用的人甚多,像李耘…”

“臣在!”

于是李耘想了很绝的一计,把俘虏中胖多的挑了几十个来,杀掉用大锅一烹,分飨牢;然后再挑俘虏中年轻健壮的,在他们脸上刺了字放走。这些魂不附的俘虏逃回朗陵,逢人就说李耘要吃人,朗陵守军,无不战栗,因而溃不成军,李耘得以长驱直

“臣有所言,已陈长官。”

由于皇帝有此嫉恶的表示,大家心里便都有了警惕,不敢贸然举荐。贪恣暴,不脱五代藩镇之风的,固然难当圣意;但征伐毕竟以求胜为首要,如果犹豫庸弱,徒拥位、却非将才,即使本人敦品力行,又何济于事?

“陛下圣聪,真不可及!”赵普在容答:“第一、第二两,臣等亦曾想到;第三,‘须不是要地方的人,’臣等计不及此!”

“你们起来。”皇帝又问光义:“这两路的主帅,你看用谁?”

于是,典守兵籍,对于全面防务最熟悉的曹彬,想到了一个理想的人选。但是,他不肯说来,因为他觉得以他的份,还不备举荐专征之将的资格;冒昧陈奏则个人越礼,独是小事,如果被荐的人,耻于为他所荐,辞不就,变成有害于国,才是大事。

“是!”李崇矩答:“臣先相度好了地方,立即画图呈。”

“曹彬,你看一路好,两路好?”

听得这么说,枢密副使王仁赡也就不敢擅专了;很快地转脸向枢密使李崇矩耳语了一番。

王全斌是并州太原人,年轻时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帐下的军官。庄宗巡幸洛,伶官郭从谦谋反,举兵;事起仓猝,近臣宿将,纷纷弃甲逃散;奋力拒战的,只有十几个人,王全斌是其中之一。结果,庄宗矢,崩于绎霄殿廊下,王全斌痛哭而去。有此一段忠义的事迹,所以皇帝对他一向看重。他的为人,轻财重士,不求虚名,待下极其宽厚,所以士卒乐为所用。这也是皇帝很欣赏的。

这样想着,他悄悄拉过在他左首的王仁赡的手来,写了“忠武”二字。皇帝发觉了,随即问:“曹彬,可是你想到了谁?”

“未曾发兵,你先替孟昶起造第宅;挑临汴河风景好的地方兴工,要华宽敞些。即日画图来我看!”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