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蜀军焚桔柏津浮桥,退保剑门的消息,传到成都,蜀主孟昶越发惊惶;如果剑门一失,成都必定不保,生死关tou。必须出死力来自卫了。
在朝野之间,却不尽是如他那样的看法。蜀中数十年不见兵革;凭恃剑阁、夔门之险,隔绝了中原的动dang不安,天府之国,物阜民丰,而孟昶又一意振兴文教,连武将亦无不风雅;天意、、地利、人事,安排出别有天地的太平盛世。成都城内,有已近中年而不辨寂麦的,但见家家弦guan,chu1chu1歌筵;斗米三钱的地方,听不见啼饥号寒之声,所以也没防范宵小的措施;夜半闾巷,扶得醉人归去的景像,随chu1可见。
当全盛之时——十几年前的成都。可以比zuo唐玄宗开元年间的chang安。“锦江春色来天地”的三、四月间,烷花溪畔,珠翠罗绔与名花异卉,并相争妍,迷离五色,馥郁十里,恍如仙境:“数重花外见楼台”胜过“曲江金殿锁千门”而“落叶满chang安”的季节,成都城上的芙蓉却正开得如火如荼,灿若云霞,真正是个锦城——他chu1是锦上添花,成都是花上着锦;孟昶惜花,曾下令以帷幔掩覆城上的芙蓉。
城上芙蓉,有锦幔可抵御重yang风雨的欺凌;而蜀中百姓,却无良将可以为他们拒外侮于边境。纸醉金迷的好日子,消磨了雄心壮志,也蔽sai了耳聪目明,所以听到王昭远兵败的消息,立刻便想到剑门的天险,有恃无恐,自解自wei。好在酒杯中的天地甚宽,醉乡中的日月更chang,尽guan他事大如天,且喜我屋小如舟;算起来着急的只有一个孟昶和数名直言切谏之臣——连李太后都不知dao;孟昶怕他老母着急,特意告诫gong人瞒着她。
然而直言切谏之臣,却又不是孟昶可共商量的人;jiao奏弹谏,都说王昭远难当大任,劝孟昶把他调回,别遣良将。
“阵前易帅,兵家大忌。而且,”孟昶皱着眉问李昊:“良将又在何chu1?”
“官家dao得是。”李昊答dao:“数十年假武修文,昔时良将,半已凋零;如今不宜易帅,但当增兵。”
“我也是这么想,却不知抽调哪支兵好?”
“兵亦如将,锐气已失,难效驰驱。”李昊想了一下又说:“臣以为应招募壮士,年轻气盛,庶乎有济。”
这话正合孟昶的心意。他是优柔寡断的xing格,遇到大事,心知为是而不能当机立断,一定要有人在旁赞助;所心这时一听李昊的话,断然决然地答dao:“就照你的话,从速出榜招募,我发gong内的金帛充作军费。要得人死力,必须厚待,军需给养,不妨从宽。”
有钱不怕招募不到“雕面恶少儿”李昊便毫不迟疑地应声:“是!”接着又说:“一事须请官家的示下,新募之卒,由何人挂帅?”
“不就是为此踌躇难决吗?你看呢!”
“臣愚昧!急切间想不起有此适选的一人。”
“我在想,你的话不错,年轻气盛,还得从后辈中去找。”
“是!”李昊徐徐又说:“王都统的地位,连老臣亦逊一筹,只怕资望不足的后辈,为王都统所轻;将帅不和,又当强敌压境之下,这一层,不可不虑之于先。”
孟昶不语,沉yin了好久,这样问dao:“元(吉吉)如何?”
元(吉吉)是皇太子,有他挂帅,王昭远不能不俯首听命;事实上亦唯有皇太子才能指挥得动王昭远,就此一层而论,自是最适当的人选。但皇太子只会行猎,不知兵阵之事,万一有了意外,这个赞成的责任担当不起,所以李昊这样回答:“此事ti大,但凭高断,臣不敢赞一词”
这一说,孟昶又犹豫了。回到后gong,郁郁之色,现于眉宇。自有gong女把这番情形,去告诉了“花rui夫人”——
蜀主孟昶的两个chong妃,都是国色也都通翰墨;早年的张太华,就是元(吉吉)的生母,眉目如画,定擅专房;语辞政初年与孟昶同辇游青城山,宿在“九天丈人观”探幽揽胜,驻驾一月有余,还觉得兴有未尽。负责警卫的“奉銮肃卫都虞侯”李廷珪屡谏不听;结果张妃在大雷雨中被震殒shen。就像ma嵬驿的杨贵妃那样,张妃的遗ti用一块红锦龙褥包裹,埋在九天观前白杨树下,悲痛不已的孟昶也就急急回銮,离开了那伤心之地。
于是有人仿照chang恨歌后半段的故事,编了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个方士叫李若冲,一天薄暮时分,经过九天观前埋香的白杨树下,在云气窈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