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大将曹彬 > 第18节(2/3)

第18节(2/3)

“康都监倒还好。听说李昊有个女儿要嫁给他,他不要。”

“圣裁极是!”赵普答:“吕余庆厚重简易,善于抚民;且现在江陵,驰去极便。再者,臣闻蜀中来人说起,今年献岁,孟昶题一门联,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陛下万寿。定名‘长节’,非‘佳节’而何?如今归降犹在正月;则以吕余庆知成都,正是‘新年纳余庆’。天意佑宋,早有符瑞,陛下不可不应。”

“以后,李廷珪看非送歌伎不可,到他亲戚家求援,找了四个漂亮的送王都监。听说另外还送了一大笔钱。”

等田钦祚谢恩退,皇帝随即与光义、赵普及李崇矩商议平蜀的善后事宜。下安抚西川将吏百姓、豁免辶甫欠的恩诏,是照例之事,没有什么好研究的;要重视的是收编降卒和对孟昶一家的安置。

“是!”田钦作答:“康延泽告诉李廷珪,王都监志在声几个漂亮歌伎给他,就可没事。”

这便带着中伤的意味了,皇帝呵斥着说:“不必说这些废话!你只说,以后如何?”

“唉!”皇帝叹气问:“你刚才说康延泽,他怎么样?”

“臣不敢说。”

“符瑞倒也罢了!须得一个清廉民的好官,去抚牧蜀中百姓,却是正经。即刻发诏吧,叫吕余庆克日赴任。”

“总算也有好的。”皇帝略略到欣“你先退下吧!”他对田钦祚说:“这一次师,你颇著劳绩。先好好息一息,我另有用你之。”

“李崇矩!”皇帝那紫棠的脸,绷得很:“你那里叙诏发王全斌,严中军律。”

李崇矩还想争,赵普用止住了他;这时光义又开了。

“遵旨。”

“尽说无妨!”

“你也这么想!”皇帝很兴地说;转脸来问赵普:“宰相以为如何?”

“是康延泽吗?”

“王都署一到成都就开宴,喝酒喝到天亮。”

光义顿时明白,意指姓吕;此人确是很适当的人选,于是从容陈奏:“臣以为知成都,以吕余庆为宜。”

“对,对!”皇帝看着赵普和李崇矩说“你们‘两府’即刻着手办理此事。要多给‘装钱’,每人至少给十千。”

“李廷珪跟王都监说了许多好话,王都监不听,得没有办法李廷珪去请教康都监——”

“他是藉此有所勒索?”

“启奏陛下,如果王都监是为了公事,自然没得话说,其实不是。”

皇帝:“王全斌呢?他为主帅,总不能这样胡作非为吧?”他问

“尚有一事,亦须陛下速降诏旨。成都尚无地方长官。”

都贮着很多军粮军需,元(吉吉)下令把它们烧掉,一路烧到成都。现在各县贮粮的册在王都监手里,找着李廷珪问他要粮。”

“这原订了计划的,只就班去就是。”赵普这样回答。

这不算什么罪过。皇帝又问崔彦;田钦祚指他纵容下。问到归州路的大军;田钦祚说尚未到达成都,不过那一路的军纪很好。

这位亲王是孟昶的二弟,雅王仁贽;他是蜀国向宋主请降的专使,由王全斌派人护送到京。未朝天,先谒宰相,面递孟昶的降表及致两府的书状,申明归款之诚,但这不过是表面文章;孟仁贽此来的真正用意,

就班?”皇帝摇摇:“不能那么从容。王全斌他们这样搞法,怕会激变故!”

“那末,李廷珪送了没有呢?”

“这是要的。我心中现有个人,暂且不说;先听听你们的。”

“李廷珪没有歌伎可送。”田钦祚说:“孟昶手下的人,个个有家伎,就是李廷珪没有;他只有许多墨,各式各样的墨,王都监不写字,要它无用。”

赵普和李崇矩都知皇帝心目中的人选,但举荐其人,应该让皇弟发言,所以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光义,以手指,作为暗示。

一听这话“判三司使”主国家财政的李崇矩,略一计算,便即抗声答:“陛下,蜀卒不下十万之众,就算发一半来京,每人十千,便须五亿,负担太重了。”

“圣虑极是!”光义接:“于今第一大计,须将蜀卒内移,一去西川之隐患;再则河东、江南还须次第用兵,正该发蜀卒来京,严加训练。”

这两诏旨当日便由驿飞递。其时喜讯已经传递京师,群臣上表申贺,民间欣欣相语,都说蜀主孟昶,不失为识时势的英雄;同时亦惊奇于用兵的神速——也就因为如此,有少数人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很快地,这少数人的怀疑亦已消释无余;蜀中亲王的现,是个再也清楚不过的事实。

“你去想办法!”皇帝答得很脆:“非多给不可!”

“这梢为过分些。”皇帝表示:“但为了公事,亦无可厚非。”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