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隐秘的苦衷,请代为转告凌大老爷,一切不必费心,只装作不知有这回事,就承情不尽了!如果郭老爷能放松一步,将来必有重重的补报。”说着,拱拱手起
,垂着手站在一边,是等着送客的样
。
“说不定是端王。”
凌兆熊瞿然动容:“老兄何所见而云然?”他问。
于是,凌兆熊又请了幕友来商议。刑名师爷孙一振是绍兴人,好酒使气,极难相,但见多识广,装了一肚
稀奇古怪、莫可究诘的疑狱。听完郭缙生所谈的一切,骨碌碌地转着
睛,凌兆熊知
,遇到这
情形,便是他有见解要发的先兆。
“这就是所谓‘伪皇孙案’,伪皇孙充军到伊犁,后来又冒称皇孙,结果为伊犁将军松筠所斩。”孙一振谈到这里,略停一下又说:“伪皇孙自己充军,又见和尚杀
,严刑峻法不足以儆其重蹈覆辙,这事也就奇了!”
“另有其人?”凌兆熊大惑不解“谁?”
其事离奇,令人难信。但真相不明,和尚的功罪难定,宗便
军机大臣会审。有个军机章京上前将那少年掴了两掌,厉声问说:“你是那个村
里的野孩
,受人欺骗,敢
这
灭门的荒唐事?”于是那孩
自供姓刘,是受了和尚的骗。结果和尚斩决,姓刘少年充军伊犁。
一回衙门,直趋签押房去见凌兆熊,他很注意地听郭缙生讲完,先了劳,却不表示意见,只命书僮取近几个月的“
门抄”来,很仔细地翻检着,不知在查些什么?
凌兆熊两榜士
,朝章典故,亦颇熟悉。知
所谓“四大疑案”本为清初的三大疑案,一是太后下嫁;二是顺治
家;三是雍正夺嫡。后来所加的一件疑案,说法不一,有的说
宗实为浙江海宁陈家的血胤;一说“天
天
”的同治之死,病因暧昧,而
闱事秘,难索真相,足当疑案之称。但不论如何,所有的疑案,皆
于
,然则孙一振的意思,莫非指正在谈的这件案
,亦牵涉到帝皇。
“不错!唯其骇人听闻,不宜延搁,以从速置为妙。”
郭缙生是山东济宁州人,熟闻同治初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杀安德海的故事。很起劲地细说当年。凌兆熊仔细听完,提疑问:“当年是因为慈禧太后顾忌慈安太后跟恭王,所以只能默许安德海
京,而且闹
事来不便庇护他。如今大权在握,
怎么就怎么,何用顾忌?”
接着,面一变,凝重而惴惴然地:“只怕真的会如老兄所说,要
大案了。”
“老夫!”郭缙生不耐烦了“你不是说要讲两个故事?”
郭缙生既不能赖着不走,又不能冒冒失失地翻脸。心想,此来所见所闻,值得推敲之很多,亦总算不虚此行。姑息让一步,回衙门再说。
“啊!啊!”凌兆熊:“有
理,有
理!”
“老夫的意思是,”郭缙生问
:“这个皇孙
本不伪?”
“缙生,你别忙,我会讲给你听。第一个,在乾隆五十五年,
宗南巡回銮,驻跸涿州,忽然有个和尚带着个少年接驾,说那少年是履亲王的骨血…。”
“不然!祖制究不可违。而且,我还疑心,这不一定是太后另派,派这个太监京的,另有其人。”
想到这里,不由得失声惊呼:“果然如此,可真是骇人听闻了!”
“呃,”郭缙生问:“何以见得?”
“见解没有,要讲两个故事。本朝有所谓‘四大疑案’,如今看来要变五大疑案了!”
“这是国初的一件大案。”凌兆熊也说“我读过《东华录》,上有此案的记载。事情发生在康熙四十几年,明朝已亡了六十年。案内的正犯是个七十老翁,仿佛还是个文弱的读书人,要说他就是‘朱三太’,似乎过于离奇,不是被诬,就是假冒。”
“谁知?这就是所谓疑案。”孙一振说“再有一个故事,
在康熙年间,就是朱三太
一案。这一案,千真万确,一
不假,圣祖杀的是如假包换的朱三太
!”
这番分析很到,郭缙生不由得脱
说
:“照此看来,恐怕要
大案了!”
履亲王即是皇四永珹。他有个侧福晋,姓王,是汉人,一向得
。王府传言,履亲王另有个侧福晋,生
说是
痘而殇,其实乃为王氏所害。而这个和尚则指所携的少年,即是传言王氏所害,实则
落民间的履亲王的亲生之
。
郭缙生都快等得不耐烦了,凌兆熊方始开“这件事很怪,无可解释。钦差必是一二品大员,从内阁学士到
院堂官,就没有一个三十岁的,而况钦差
京查办事件,必有上谕,我仔细查了,就没有这样的上谕。”他停了一下又说“三十岁的亲贵倒多得很。可是,亲贵非奉特旨,不能
京,就
京也不过到关外或是到东西陵去恭代行礼,从来不到南边来的。”
“孙老夫,必有
见?”
“东翁的成见太。”孙一振率直答说“既非被诬,更非假冒,不过稍微错了一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破京的时候,思宗先亲
看皇后妃
自尽,又手斩昭仁公主,怕落
寇手中受辱,然后拿太
及皇三
定王慈灿、永王慈焕
付亲信太监,各人去投奔各人的外家。父
诀别之际,思宗叮嘱三个儿
,国亡以后,混迹民间,要
“说不定是太监私自京。”郭缙生说“又一个安德海
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