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慈禧全传 > 第八十章(7/10)

第八十章(7/10)

鸿章来办各国的交涉这件事,庆王已有所闻?果然如此,他心里一定很不舒服。洋务如今是他在管,建议召李鸿章入京,却又置他于何地?这样想着,便有了一个决定,不管他知不知道这件事,自己决不可透露,倘或他已有所闻而问起,自己亦不能承认。

他这样沉默着,庆王当他是同意的表示,便又说道:“只怕少荃不肯来。”

“何以见得?”

“刚刚实授两广总督,他总不能带着总督的大印到京里来办事吧?”

“那,”荣禄心中又一动,故意问道“可又如何处置呢?”

“除非调直督。不过直督不兼北洋,他恐又不肯,要兼则万无此理。”

荣禄不知这话是出自他的本心,还是有意试探?只觉得自己该有个明确的表示“如今的北洋,已不是少荃手里的北洋。”他说“今非昔比,有名无实,只为慈圣一定要交给我,我不能不顶着石臼做戏,倘有少荃来接手,求之不得!”

这意思是很明白的,除非慈禧太后有旨意,他决不会交出兵权。庆王听得这话,不免失悔,无端引起误会,始料不及,而要解释,却又不知如何措词。

见此光景,荣禄亦有悔意,话其实不必说得这么明显,倒象负气似地,未免失态。

“仲华,”庆王突然问道:“如果跟洋人开了仗,怎么办?”

“怎么能开仗!”荣禄脱口相答,神色严重“拿什么跟人家拚?”

“我也是这么想。无奈执迷不悟的人太多,而且都在风头上。靠你我从中调停,实在吃力得很。仲华,我有个想法,不知行不行,托立豫甫或者什么人跟莲英去说,能劝得慈圣回心转意,好好管一管端老二,化干戈为玉帛,咱们凑个几百吊银子送他。你看,这个主意成不成?”

一吊一千,几百吊就是几十万,荣禄咋舌答说:“王爷你可真大方!”

“实在是什么法子都想到了,只好考虑下策。”

“王爷别急,别乱了步骤!等我来想法子,也许两三天以内,就有转机。只是各国公使,务必请王爷设法安抚,他们多让一步,咱们说话也容易些。”

“我原是这么在做。如今只盼端老二心地能稍微明白些就好了。”

“那只怕是妄想!”荣禄万感交集,归结于一句话:“咱们尽人事,听天命。”

等庆王一走,荣禄再次召集幕僚密议。这次不是漫无边际地谈论,着重两件事:一件是各国的态度,派兵入京到底是为了保护使馆,还是另有企图;一件是对付董福祥的态度,是荣禄仍以武卫军统帅的身分,直接下令,加以约束,还是奏请慈禧太后,用上谕来指挥。

第一件事比较好办。为了对抗李鸿章派在上海的盛宣怀,荣禄亦有一名“坐探”在江苏,此人是福建上杭人,名叫罗嘉杰,他的头衔是“苏松常镇太粮储道,分巡苏州,兼管水利”简称“江苏粮道”或者“苏州道”罗嘉杰平时对洋务亦颇留意,兼以苏州居江宁、上海之间,消息灵通,常有密信寄到荣禄那里,无论报告洋务,或者两江官场的动态,多半不差,所以颇得荣禄的信任。此时决定立刻拍发一个密电,要罗嘉杰即时从上海方面探听各国对华的意向,从速回复。

第二件事,大家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荣禄兵权在握,不妨出以堂堂正正的命令,加以约束,有的认为董福祥跋扈难制,倘仗着有端王撑腰,不受羁勒,岂非伤了面子?

各有各的道理,荣禄一时委决不下,只能定下一个相机行事的宗旨。

第二天一早到军机处,大家首先要谈的,当然是日本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害一事。照道理说,这是一件大事,非奏明请旨不可,但洋务本由庆王掌管,现在总理衙门又加派了端王管理,政出多门,无所适从,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暂且不奏,看庆王或端王奏闻了再说。

“两王都来了,不知道‘请起’没有?”王文韶说“最好派个人去打听一下。”

苏拉去打听了来报,庆王来了,端王也来了,端王还带来了董福祥,预备请慈禧太后召见。此刻是庆王“请起”上去已好一会了。

庆王跪安退出勤政殿,紧接着是端王进殿请安。天气太热,走得又急,磕完头不住用衣袖抹着额上黄豆大的汗珠。这是件失仪的事,但慈禧太后并未呵责,一则没有心思去顾这些细节,再则端王近来类此失仪的言语举动很多,呵不胜呵了。

“董福祥的兵,怎么杀了日本公使馆的书记生?”慈禧太后是责备的语气“别的你不懂,听戏总听过,不有一句话: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