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政,日主和议,误国误君,万死不足以责也!”老人叹曰:“宁徒检贼误哉?
舍建康而都临安,偏一隅,弃六朝之遗迹,尚难振起,而况今日仅在闽广中求胜地哉?一时权宜,则非邵武不可,臣前于殿下固言之矣!”资政大夫刘知几
曰:“臣以术占之,江青三百年王气,虽尽于六朝,然不
百年,金陵佳气,重见兴旺。殿下不如都建昌,为近江淮丘墓。南宋陵寝,当必有发祥于殿下者。”涪陵王笑曰:“但得卿等同心戮力,众志可以成城,无形之险,牢不可破,况语云:在德不在险乎?然闽广中非邵武,亦无险可恃矣,”卒主
世龙之议,命耿
诚允工
,经理建都事宜,祟墉浚池,筑关竖险,建
立署,朝市社稷以次齐备,择日车驾当临幸焉。
一日下议曰:“当今百职庶司,所最宜得人者,惟吏为要,吏
司铨衡,择监司;
判度支,理财赋,非谙练老成者,不当此任。”其以司
肃兼吏
,韩昭判
,而以葛天民、苏伏威等为谏议大夫,大开言路,务敦实效,去虚文,各陈时政枢要。参议李穆上言曰:“立国以建都为本;而治国以恤民为先。建都择地,必当设险而后国可固;国之有民,犹人之有元气也,而可不恤哉?轻赋税,除盗贼,迁守令,更弊法,省官吏,皆恤民事也。既能恤民,而后立政有经。有经,然后赏罚当,赏罚当而后号令行。人心既从,惟上所命。守之则固;战之则胜;攻之则克。而国以定矣。”涪陵王喜曰:“卿所言恰中款要,”即命吏
选举官吏,
斟酌赋税,务恤民隐,次第施行。
越日因大集文武,一决定都之议。左丞世龙奏曰:“自古人君图王霸之业者,必定
本之地,以作固守之基,若汉
之于关中,光武之于河内是也。纵经营四方,而
本自为重任,
固不摇,方可
取,而犹非定都之谓也。天下建都之地,自有定所,关陕为上,荆襄为次,江淮为下,此大较也。然殿下今日,宁一时遂及此哉?广南虽抚有六郡,僻
海隅,无所控制,不如邵武据八闽之上游,枕三吴之襟带,控引二广,荆楚可通。昔文少保四镇建阃之策,今可用也。”参政范国昌、参议李穆、将军关普灵,皆主其说,独司
肃曰:“依臣愚见,闽广皆近海表,不如收复长沙,更议定都。盖长沙峙以五岭,环以三湘,左纳荆门,右统夏-,较之邵武尤便。”谏议大夫苏伏威曰:“长沙虽据形胜,然未
版图,不如建昌控三吴之襟带,据五岭之咽
,牵制江淮,呼
瓯越,经营中原,实当冲要。”学土皇甫-曰:“臣之见与谏议相合,请殿下钧裁。”岳燕超曰:“不然,自来建都者,西北可据中原,东南不据西北,古今大势已定,即南渡之事,殿下所
知也。
宗亦自误也。桧贼误于前,似
误于后,
宗之下不可忘靖康二君,犹殿下之不可忘德-二主也。”涪陵王敛容谢之,随前席请教,访为君之大略焉,老人曰:“恭俭仁恕,以明君德,亲贤远佞,法天重民,治
庶几近矣!”涪陵王请就国为师保,不与政事,闲居以养其老,得备顾问,老人
辞不许,涪陵王曰:“叟四
萧然,贫也实甚。小朝廷纵不能容叟,然敬老之典,不可废也!”不日安车至矣,老人笑曰:“贫莫贫于未闻
;贱莫贱于不知耻。士能宏
曰达;士不安分曰穷。殿下敦尧舜之盛,老臣守巢许之节。”安车虽至,不与知也。涪陵王遂辞而归,遣人厚赠之,令有司以时问候,恤其家。涪陵王
愤南渡偏安,权臣误国,乃锐意兴复,思大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