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致意?读君之书,缠绵悱恻,若有不能已于情者。梨影虽愚,能不知?然窃自念,情已灰矣,福已悭矣,长对
风而唤奈何矣。独坐纱窗,回忆却扇年华,画眉情景。廿四番风,
真如梦;一百六日,
竟成烟。破镜岂得重圆?断钗乌能复合?此日之心,已如古井,何必再生波狼,自取覆沉?薄命之
,诚不
以重累君
也。前生福慧,既未双修;来世情缘,何妨先
。彼此有心,则碧落黄泉,会当相见。与君要求月老,注鸳牒于来生,偿此痴愿可耳。梨影非无情者,而敢负君之情,不以君为知己?但恐一惹情丝,便难解脱,到后来历无穷之困难,受无量之恐怖,增无尽之懊恼,只落得青衫泪
,红粉香消,非梨影之幸,亦非君之幸也。至
索观芜稿,梨影略解
哦,未知门径,绣余笔墨,细若虫
,殊足令蚤人齿冷。君固
才如随园,苟不以梨影为不可教,而置之女弟之列,梨影当脱簪珥为贽,异日拜见先生,涤砚
纸,愿任其役,当不至倒捧册卷,贻玷师门。此固梨影所
愿,当亦先生所不弃者也。区区苦衷,尽布于此。泪
墨
,浑难自辨,惟君鉴之。梨影谨白。
梦霞、梨娘之真相,既如上述,则梦霞此时对于梨娘之书,其
情究如何乎?曰:与梨娘之阅梦霞书时正相同耳。始则执书而痴想,继则掷书而长叹,终则对书而下泪,盖梦霞固知梨娘决非薄于情者。书中之语,借旷达之观,寓怨恨之情,宛转缠绵,凄凉哀
,依恋之诚,溢于言外。至
割
断情,痴作他生之望;执经问字,愿列弟
之班。其语虽似薄情,然惟愈薄于情,乃愈
于情,自此而梦霞乃愈不能忘情于梨娘矣。梨娘
力嗲槟В梦霞已渐沉苦海。梦霞不免为情所误,梨娘独能免乎?嗟嗟!可怜
世,从今怕对鸳鸯;大好因缘,讵料竟成木石。普天下有情人,能不同声一哭哉!
骂煞东风总不知,葬心事果然痴。偶携短笛
间立,魂断斜
尽时。
记者述笔至此,发生一疑问,请阅者一思。梦霞读梨娘之书,当生何情?梦霞之书,一幅
情。梨娘之书,若有情,若无情,怨不
而自
,辞不严而自严,言外已有谢绝之意。以常情测之,梦霞读此书,将怨梨娘之薄情而
失望之恨矣。不知梨娘固非文君,梦霞亦非司
,两人之相
于至情,而非
于
。梦霞致书于梨娘,非挑之也,怜其才而悲其命,复自怜而自悲,同是天涯,一般沦落,自有不能已于言者。梨娘复书,内容如此,正与梦霞之意,不谋而合。梨娘
知梦霞之心,乃有此尽情倾吐之语,此正所谓两心相印。梨娘惟如此对待梦霞,乃真可为梦霞之知己也。不然,稗官野史,汗
充栋,才
佳人,千篇一律。况梦霞以旅人而作寻芳之思,梨娘以嫠妇而动怀
之意,若果等于旷夫怨女,采兰赠芍之为,不几成为笑柄?记者虽不文,决不敢写此秽亵之情,以污我宝贵之笔墨,而开罪于阅者诸君也。此记者传述此书之本旨,阅此书者,不可不知者也。
青鸟佳音,喜飞来天外;素娥真影,尚难唤到人间。次日,梦霞自校中
,彳亍而归。远远望见舍后似有人影,倚门闲伫。衣光鬓影,掩映于篱
墙草之间,神情态度,颇似梨娘。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梨娘殆有所盼乎?比梦霞行至门前,则芳踪已杳,纤影无痕。惟有远山蹙恨,溪
泻愁,一抹残
,黯然无
,如助人之凄恋而已。断
人远,痴立何为?不如
此室
,再理客窗生活。甫
,突见案上胆瓶中
有鲜
一枝,迎面若笑,照
眩。异哉!此
何来?是必梨娘所贻矣。梨娘之贻此
也,又何意耶?此
形如喇叭,
胜胭脂,妩媚之中有一
骄贵气,咄咄
人。此
何名?梦霞似曾相识,而一时竟不能复忆矣。俟鹏郎来问之,鹏郎曰:“此及第
也,吾家后院左右凡两株,今
开
甚繁。先生如
之,可遣秋儿再折几枝来,无所惜也。”梦霞却之曰:“得一枝供养已足,况我见此
,亦殊不喜。”鹏郎乃无言。梦霞既闻此
之名,知梨娘之贻,
有
意,不觉
起十年前事,淹滞之
,沦落之悲,兜上心来,旧恨新愁,并成一
。而一注目间,见砚盒下
一纸角,墨痕隐现,急取阅之,乃小词一阕也。
《鹧鸪天》偶
情切切,泪丝丝。断人写断
词。落
有恨随
,明月无情照素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