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海公大红袍传 > 第二十五回青史笔而戮首(2/2)

第二十五回青史笔而戮首(2/2)

又说那嘉靖帝看了两覆奏,只见各执一词,较之本茂所呈似近情理。然嵩有此一十二款,难怪海瑞参奏。诸臣不签一字者,乃畏嵩之势,而缄。幸有主事一人为朕敷陈,不然则听嵩蒙蔽不已。方批发,将嵩革职治罪。适严氏来到,俯伏阶下,呼万岁。帝赐平,便问:“卿何至此?”严氏泣:“妾父不得众心,被海瑞诬陷,昨闻廷臣多有附会之者,惟陛下察之!”帝:“卿父向与朕厚友,今复为国戚,虽然作犯科,朕当宥之。但海瑞所奏一十二款,得之史馆,事难反覆,如之奈何?”严氏:“史馆有事,则不该宣于外,即此可见矣。譬如陛下立法之事,史臣亦可任意耶?李纯忽略机密,罪无可遁,愿陛下先诛纯以警将来,则是非从兹定矣。”说罢,不胜哀泣。帝惑之,即时批了一旨意云:据三法司申复前来,海瑞本与相国并无怨嫌,惟编修李纯,不合私造浮言,夹于书籍之中,故使海瑞得见。

本茂即与内侍同到中,见帝于卿云轩中。帝正将陈、郭二人复奏看阅。本茂上前俯伏,称万岁。帝敕平,随赐绣墩。本茂叩谢毕,帝问:“会讯海、严之案,卿亦在列。今是非均无定着,卿又不签名联奏,却是为何?莫非其中另有别情否?卿当为朕言之,毋使枉纵,以昭平允可也。”本茂奏:“臣奉旨会勘海瑞参奏严嵩一案,已得其情矣。只因郭秀枝、陈廷玉二人任情偏断,故此臣不敢签名,以坏陛下之法。今臣另有察勘严、海二人实情,复小折呈览。”遂在袖中取一折,呈于帝前。帝展开一看,只见上写着:太常寺臣刘本茂谨奏,为据实复,以期圣鉴事:臣窃查海瑞,向与严相并无仇隙,而瑞固耿直,每恶其为人,常有参奏严嵩之心。但以微员,不获睹天颜为恨。故虽有奏嵩之心,而无可乘之隙。五中隐忍,非一日矣。瑞偶过翰林编修李纯家闲话,适有客来访,纯便款友。

帝看毕,迟疑未决,复问:“卿何备得其情,若此真确?”本茂:“臣于讯审之后,私到廷尉,叩其真情,是以知之为确。”帝听了沉不语,良久乃:“卿且退,朕自有以之。”本茂辞谢而,不表。

瑞即认真,动此忠君之念,旋以一十二款陈朕以尽忠。

这旨意一下可怜这李纯一旦首危然。后人读到此,谁不为之痛心哉!

罚俸半年,以警不应。其编修李纯不合忽略,故大臣,着即斩完案。钦此。

其中委曲,你毋庸再问。严嵩仍复原职;海瑞不合造次冒奏大臣,但念其因公,并非私意,尚可原情,仍着主事用。

海瑞独留书斋,久坐无聊,偶检阅纯书籍,不意见纯记嵩劣迹共一十二款。瑞见之益怒,遂有参奏之机。

毕竟海瑞这一上殿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即时不别而行,连夜修成奏章,申奏陛下。其忠君国之心如此。而李纯送客后,亦不曾觉。及瑞在堂供所记之事,臣等即传伊到问,一字不差。此乃海、李二人之实情。但纯为史,自应慎事,何得以国家密事,存放家中案,殊属忽略,难辞其咎,合依漏机密律治罪。其主事海瑞无有罪,毋庸置议。不知有合圣意否,伏乞皇上裁。臣不胜幸甚之至。谨表以闻。

及李纯被斩之后,海瑞方才得释,听得这个消息,即如飞的奔到法场而来,抚尸大哭。且吩咐家人,勿要收殓,急奔朝堂而来。时已将晚,海瑞却不能少候,直趋殿上鸣鼓。正是:只因全友谊,那惜此躯?

这复本一上,天看了,惟不见有刘本茂名字,心中疑惑,乃命内侍悄地宣召刘本茂,细问原委。内侍领了密旨,来到刘本茂私第宣召。恰好刘本茂正因昨日郭、陈二人联复之事,忖思海、李二人,本是为国之诚,今一旦为郭贼所诬陷,见得首异,我岂可袖手旁观?况我亦是奉旨的,既不联奏,亦当另复才是。于是在窗下作稿,书缮正了,要待明早面呈御览。忽家人报称有天使至。本茂匆匆衣冠迎,延书院,让正面坐下。茶罢,本茂:“天使光降,有何圣谕?望乞示知。”内侍:“适因天看了刑尚书郭秀枝等复奏本章,圣心疑惑。又见奏章上并无大人名字,故此特差咱家前来,宣召老先生问话呢。即请速行。”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