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一类是山川风、世态人情的故事,如《贞女峡》和《舒姑泉》就是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
丰富的人情
,所以显得
丽动人。
【译文】
从题材内容上,全书大致有四类型。
【原文】
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他志怪小说另一颇特
的地方。
【译文】
《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共十卷。《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
特
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故事增多。
鄱县有个叫黄赭的县民,到山里去摘采荆杨籽,就迷失了方向不知
路。几天了,饥饿不已,忽然看见一只大乌
,黄赭就对它发誓说:“你是神灵的动
,我迷路不知
怎样回家,现在我骑在你的背上,告诉我回家的路。”那乌
随即向右回转,黄赭就跟着乌
行走。走了十多里,就到了溪河,看到有商客坐的船。黄赭随即上前去讨取吃的,就对船上的人说:“我刚才在溪河边看见一只乌
,非常大,我们可以一起去把它捉来。”话刚说完,黄赭脸上立即长
疮来。前去捉乌
,也再看不到那乌
了。黄赭回到家里几天,就患疮病而死亡了。
一类是人神、人鬼的情故事。著名的有《白
素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
熊为路。以
击树云:“
路可见。”于是便下。不呼则不动也。
【评析】
一类是神仙窟的故事,如《桃
源》《韶舞》等,主要讲了服
导养、修
求仙之事。
黄赭
熊没有居住,就居住在大树的树孔中。东土一带的人称呼熊为“
路”手拿着东西敲击树
说:“
路应该起来了。”于是熊就爬下树来。不呼叫,熊就不动。
鄱县民黄赭,
山采荆杨
,遂迷不知
。数日,饥饿,忽见一大
,赭便咒曰:“汝是灵
,吾迷不知
,今骑汝背,示吾路。”
即回右转,赭即从行。去十余里,便至溪
,见贾客行船。赭即往乞
,便语船人曰:“我向者于溪边见一
,甚大,可共往取之。”言讫,面即生疮。既往,亦复不见
。还家数日,病疮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