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明史 > 章一百九十三(10/10)

章一百九十三(10/10)

书房升为秉笔太监,一个月之内五次升迁,与王体乾、涂文辅和石元雅一起成为魏忠贤的心腹。凡章奏呈入后,永贞等人先打开了解重要内容,汇报魏忠贤,商议执行。崔呈秀所献的各种名录,永贞等人都将这些小册放在袖中,遇有要处理的对象,便争相拿出册子告诉魏忠贤说:“这人在名录中。”以故没有人得以幸免。永贞性贪婪,他在监督三殿工程,以及负责建信王邸时,侵吞的财物无数。庄烈帝即位后,永贞假称引退,用十五万金向王体乾和司礼监王永祚、王本政行贿求援。三人厌恶他反复无常,向皇上自首。永贞害怕了,便逃走。后来被抓获,贬到凤阳,不久因他伪造李实的奏章,将他逮捕诛杀。

涂文辅,最初为客氏的儿子侯国兴授读,巴结依附魏忠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历任御马监太监,总督太仓、节慎二库。他夺取宁安长公主的府第做官署,名叫“户工总部”他的侍从骑卒常有数百人,侍郎以下官员在公堂上都依礼拜见他,势力出于群阉之上。庄烈帝即位后,他又依附徐应元,被贬往南京。

崔文升,是郑贵妃宫中的宦官。光宗即位后,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御药房。当时贵妃给皇上进献四名美女,皇上很宠爱她们,不久得了病。崔文升给皇上服用大黄药,皇上病得更重,不能视朝。外廷闹开了,都说崔文升受贵妃指使,有异谋。给事中杨涟说:“陛下在哀痛之余,又日理万机,心力交瘁。崔文升误用伐药,又制造流言,说侍臣嫔妃蛊惑皇上,损害了陛下令名。陛下为什么要将这种贼臣放在身边呢?”但制造流言之说,是杨涟怀疑崔文升误用药,所以崔文升要这么做想推卸罪责,其实此事是否是崔文升所为,还不知道。不久,光宗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的红丸,便去世了。人们纷纷攻击李可灼和内阁大臣方从哲,只有御史郑宗周等人直接指责崔文升。给事中魏大中说崔文升的罪恶不亚于张差,御史吴繰也说他的罪在李可灼之上。这事交给大臣在朝廷上议论,最后判李可灼戍边,崔文升贬去南京。到魏忠贤专权时,将崔文升召任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庄烈帝即位后,将他召回。御史吴焕又弹劾他。奏疏刚递上,文升即勾结同党拜伏在宫门号哭,声音直传到皇上御座。皇上大怒,将他和他的同党一起每人杖打一百,发往孝陵充净军。

张彝宪,是庄烈帝朝的司礼监太监。皇上初即位时,鉴于魏忠贤的祸败,将各地镇守宦官全部撤回,转而委任大臣。后来廷臣竞相建立门户,战事不利,粮饷不足,他们却不能献上一策,皇上于是想重新起用宦官。崇祯四年(1631)九月,派遣王应朝等人监视山海关、宁远,又派王坤到宣府,刘文忠到大同,刘允中到山西,监视军马。而因张彝宪有心计,令他探索考核户、工二部出入官员,仿原先涂文辅所为,并为他建了官署,名叫户工总理,权力同于外面的都督和京师的团营提督。给事中宋可久、冯元飙等十余人弹劾他,皇上不采纳。吏部尚书闵洪学率领朝臣一起上一封奏疏争辩,皇上说:“如果群臣尽心为国,朕又何必用内臣呢?”众人都不敢回答。南京侍郎吕维祺上疏责备宰辅大臣不能匡救国家,礼部侍郎李孙宸也奉皇上的召见极力劝谏,皇上都不听。张彝宪于是监察两部,位居尚书之上,命郎中以下官员依礼谒见。工部侍郎高弘图不甘愿居张彝宪之下,上疏请辞职,结果被除名而去。张彝宪更加骄横,故意扣住边镇的军器不发。管盔甲的主事孙肇兴怕延误军事,便弹劾他误国。皇上命令回奏,孙肇兴被判遣去戍边。主事金铉、周镳都因进谏被斥退。工部尚书周士朴因不赴张彝宪的约会,被责问罢免。

那时,宦官的势力重新大振。王坤到了宣府,刚过一个月,便弹劾巡按御史胡良机。皇上将胡良机撤职,命王坤处理此事。给事中魏呈润为他争辩,也被贬任地方官。王坤性格急躁,敢说话,朝中有些大官想倚靠他排斥异己。于是王坤上疏弹劾修撰陈于泰,说他盗窃科举功名,内容牵涉到周延儒。给事中傅朝佑说王坤不正当地盗用弹劾权,并且他写的文词简练通达,语意深远,富于挑衅性,一定有阴险小人为他主谋,这意思是指温体仁。皇上搁置一边,不问。左副都御史王志道说:“近来宦官的举动,几乎是手握皇权,而宰辅大臣竟不敢过问一下,甚至自己被弹劾攻击,还忍辱不言。这怎能对圣明君主的智慧有所助益呢?”这都是谴责周延儒,想这样来感动皇上。皇上大怒,将他除名。当时皇上正一意任用宦官,所以议论的人大多得罪。

到八年(1635)八月,皇上才下诏说:“以前因为廷臣没有见识,所以委任宦官。现在军事制度已大致建立,军饷的筹办稍稍明确,现将所有监理总理的宦官全部撤回。”又过了一年,命张彝宪任南京守备,他不久死。但皇上终于还是用高起潜之辈掌握军队,监督各地重镇,最后发展到宦官开关纳贼,直到灭亡。

高起潜,在宦官中以懂得军事著称,受到皇上的重用。五年(1632)他受命与同伴吕直督领各将到登州征讨孔有德,第二年凯旋。当时流贼势力很盛,皇上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人为内中军,分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营中,名叫监军,而分到边镇的,都叫监视。而高起潜得以监视宁远、锦州各军。后来那些太监多侵吞军用物资,而临阵对敌时却总是拥着精兵首先遁走,各将领也羞为他们的下属,因此都无所作为。八年皇上全部撤回各镇的宦官,只有高起潜仍旧担任监视。

九年(1636)七月皇上又派太监李国辅、许进忠等人分守紫荆关、倒马关等关口,孙元斌防卫马永河。当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出去率领援军,宣大总督梁廷栋也领兵南下,皇上特命高起潜为总监,给他黄金三万两、赏功牌一千枚,派司礼监大宦官张云汉、韩赞周辅佐他。但高起潜实际上不曾打过一仗,只是割下死人的头冒功而已。第二年,高起潜巡视所辖地区,检阅军队,命令监司以下官员都要对他行军礼。永平道刘景耀、关内道杨于国上疏反对,被撤职。后来他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勾结,致使宣大总督卢象升孤军战死,而他还将这件事隐瞒下来,所以人们多恨他。

十七年(1644),李自成将要侵犯禁宫,皇上又命高起潜监宁、前各军,而用杜勋镇守宣府。杜勋到镇后便投降了贼人。这事传到朝廷后,廷臣请尽快撤掉城守太监,忽然间传下圣旨说:“杜勋骂贼殉难,给予庇荫并祭祀他。”这是皇上为宦官所蒙蔽的结果。不久,杜勋随从贼人来到,李自成架着黄幄坐在广宁门外,秦、晋两位王爷席地而坐,杜勋在他们下面侍候,呼喊城上的人请求让他进城见皇上。守城的宦官将他吊了上来,一同进入大内,说贼人势力很强,劝皇上为自己打算。左右的人请将他留下来,杜勋说“:我如果不回去,则二王就要危险。”于是放他出城,将他又吊了下去。他走时对守城的宦官说“:我们的富贵总是在的。”不久京城陷落,宦官们都投降了。后来贼人战败,将要逃走时,便下令将宦官全部逐出,结果他们不分贵贱老弱都号哭,赤脚而行,头破血流地走出京城的大门。贼人于是将金银珠宝装载,向西而去。

当初,宦官奉命守城,已有了异心,他们令士卒都拿着白杨杖,将其染红,在木杖的顶端穿上铁环,使它能发出声响,一旦格斗就会折断。到这时贼人逃走时,贼人就用这些木杖驱赶他们。广宁门的开启,有人说是太监曹化淳献给贼人的,又有人说曹化淳实际上是守东直门,而曹化淳进入我大清朝后,上疏极力申辩,当时仓卒之间,一时难以搞清楚。高起潜前往宁、前,中途弃关而走,福王将他招为京营提督,后来也投降了我大清。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