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辽史 > 卷十七(2/3)

卷十七(2/3)

兴宗即位,迁为秦王,不久又为南京留守。重熙六年(1037),封为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1039),上表请登记天下以平均徭役,又陈说诸及舍利军的好和害。从之。由此征收赋税稍稍平均了一些,众人大悦。九年(1040),迁为楚王。当时天下无事,人,皇上又青鼎盛,每每谈及后周夺取十县,总是慨愤激,有南伐之志。群臣大多顺从旨意。孝穆劝谏说“:从前太祖南伐,最终无功。嗣圣皇帝太宗灭唐立晋,后因重贵叛盟,长驱汴京,皇上刚刚回师,南方反过来突袭我。从此以后兵连祸结达二十余年,刚刚得到和好,百姓安居乐业,南北互通有无。现在国家比起往日,尽变得富了,然而功臣、老将往往已经过世。何况宋人无罪,陛下不应该背弃先帝所订立的盟约。”当时皇上心意已决,奏书上达没有回音。以年老请求辞官回乡,不许。十二年(1043),又为北院枢密使,改为齐王,薨。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曰贞。

萧孝穆,名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萧陶瑰,官居国舅详稳。

。医者尝见蒲熟寐,有蛇绕,异之。教以读书,聪嗜学。不数年,涉猎经史,习骑。既冠,意气豪迈。开泰间,选充护卫,稍用。俄坐罪黥乌古。久之,召还,累任剧,迁奚六大王,治有声。太平九年,大延琳据东京叛,蒲为都监,将右翼军,遇贼战蒲。中军少却,蒲与左翼军夹攻之。先据丽、女直要冲,使不得求援,又败贼于手山。延琳走城。蒲不介而驰,追杀余贼。已而大军围东京,蒲讨诸叛邑,平吼山贼,延琳守不敢。既被擒,蒲以功加兼侍中。重熙六年,改北阻卜副署,再授奚六大王。十五年,为西南面招讨使,西征夏国。蒲以兵二千据河桥,聚舰数十艘,仍作大钩,人莫测。战之日,布舟于河,绵亘三十余里。遣人伺上,有浮辄取之。大军既失利,蒲未知,适有大木顺而下,势将坏浮梁,断归路,舟者争钩致之,桥得不坏。明年,复西征,悬兵,大掠而还,复为奚六大王。致仕,卒。

孝穆洁谨慎,谨守礼仪法度。统和二十八年(1010),累迁至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1012),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年,术烈等猝然生变,孝穆攻打并赶走他们。冬日,军可敦城。阻卜纠集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内外互相策应,孝穆全杀死他们,于是严整守备以待,余党于是溃散。因功迁九安抚使。不久拜北府宰相,赐为忠穆熙霸功臣,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八年(1019),回京师。

论曰:不有君,其能国乎?方其擒延琳,定辽东,一时诸将之功伟矣。宜其抚剑抵掌,贾余勇以威天下也。萧孝穆之谏南侵,其意防何其弘远欤,是岂瞋目语难者所能知哉!至论移风俗为治之本,亲烦碎为失大臣,又何其切著明也。为“国宝臣”,宜矣。孝先预弑仁德之谋,犹依城社以逃熏,为国臣蠹,虽功何议焉。

太平二年(1022),主持枢密院事务,充任汉人行署。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为兵都总。九年(1029),大延琳在东京叛,孝穆为都统讨伐之,接战于蒲。中军向后略退,副署萧匹敌、都监萧蒲从两翼夹击,贼兵溃散,追击败之于手山北。延琳逃城中,掘沟自卫。孝穆包围之,建起重城,修造楼橹,使城内外不得相通,城中撤房屋以烧火饭。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而降,辽东全平定。改为东京留守,赐佐国功臣。为政致力于宽厚简约,招抚民,百姓得到安宁。

夏行,渤海人。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时行总渤海军于保州。延琳使人说与俱叛,行执送统军耶律蒲古,又诱贼党百人杀之。延琳谋沮,乃婴城自守,数月而破。以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锡赉甚厚。明年,擢忠顺军节度使。重熙十七年,迁副署,从检耶律义先讨蒲里,获其酋陶得里以归。致仕,卒。上思其功,遣使祭于家。

耶律蒲古,字提隐,太祖弟苏之四世孙。以武勇称。统和初,为涿州刺史,从伐丽有功。开泰末,为上京内客省副使。太平二年,城鸭渌江,蒲古守之,在镇有治绩。五年,改广德军节度使,寻迁东京统军使。莅政严肃,诸慑服。九年,大延琳叛,以书结保州。夏行执其人送蒲古,蒲古据保州,延琳气沮。以功拜惕隐。十一年,为铁骊所弑。

孝穆尽为外戚之亲,职位越,越是畏惧小心。太后有赐,则推辞不受。即使在妻儿女面前也没有骄傲之神情。

分译文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