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宴会时召见他。白曾侍候皇帝而沉醉殿上,要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尊贵,以此为耻,就挑剔他的诗句刺激杨贵妃。皇帝想封李白为官,贵妃就总是阻止。白自知皇帝身边的人不能容他,更加放纵洒脱,毫无约束。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酒八仙人”恳求回山,皇帝赐金放还。白于是云游四方。
曾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穿着宫廷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李白辗转宿松、匡庐间。永王瞞召他为幕府。瞞起兵,白逃回彭泽。瞞事败,白受牵连被判死罪。
当初,李白在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不一般。子仪曾犯法,白设法救了他。
这一次子仪请求免自己的官赎李白之罪,于是诏令流放夜郎。遇到大赦,回寻阳,又因其他事下狱。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赴河南,经过寻阳,放了白并召他为参谋,不久即辞职。李阳冰任当涂令,白去依附他。代宗立,召李白任左拾遗,但白已去世,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说。过牛渚矶到姑孰,喜爱谢家青山,想在此终老。他死后即葬在此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来祭祀,禁止人们在坟周围斫柴。去访问李白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嫁给平民为妻,举止仍有大家的风范。
因此感伤说“:你们的祖父志在青山。此刻葬在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传正为他改葬,立二碑。并告诉两个孙女,将为她们改嫁士族。二女辞谢说因孤苦穷困已失身民间,这是命,故而不愿意改嫁。传正赞叹其志节,免了她们丈夫的徭役。
文宗时,诏令将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之为“三绝”
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次大醉,大声呼叫着跑来跑去,这才下笔写字。
有时用头蘸墨汁写字。醒后自己细看,以为是神的杰作,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字。世人称他为张颠。
起初,旭任常熟尉,有个老人递上状纸要求判决,第二天又来,旭讨厌他麻烦,斥责他。老人说:“看您老的书法奇妙,想得到您的字收藏起来。”旭于是问他收藏了些什么。老人拿出他父亲的书法。旭看去,真是天下的奇笔。由此细研揣摩,尽得其法。旭自己说,当初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路,又听见鼓吹,由此得书法的精意。又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学得了舞的神韵。后人论书法,对欧、虞、褚、陆都有不同的观点。至于对张旭,没一个说不好的。能继承他的笔法的,只有崔邈、颜真卿。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年,任协律郎采集当时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就上书告郑虔私自修撰国史,郑虔慌忙地烧掉了它,因此事被贬谪十年。后来回到京城,玄宗爱他的才华,想让他在身边任职,因为他不干事,改为安置在广文馆,以郑虔为博士。
郑虔听到任命,不知广文馆是管什么的。
问宰相,宰相说:“皇上为加强儒学,设置广文馆,以集聚贤人,使后代说广文博士之职是由你开始的,这不是一件美事吗?”郑虔才就职。时间长了,雨水腐蚀了房屋,有关部门不再修葺,就寄居治事于国子馆,广文博士之职从此就废止了。
当初,郑虔追记辑录可以记忆的旧书得四十八篇,国子司业苏源明题其书为《会粹》。郑虔善画山水,喜欢书法,常常苦于无纸,而慈恩寺贮存了几屋子柿叶,就每日去取叶练习书画,年久几乎写遍了这些柿叶。曾自写其诗及画进献,玄宗用大字在书画后写道“:郑虔三绝。”
升为著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