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宥死而无厚颜,乃崇第产,附贵幸。欲 以相邦,其能久乎!”建中三年逐严郢,说与郢善,微讽硃泚讼其冤,为草奏,贬 归州刺史,卒。
于邵字相门,其先自代来,为京兆万年人。天宝末,第进士,以书判超绝,补 崇文校书郎。 以下崔元翰、于公┆、李益、卢纶、欧阳詹、李贺、吴武陵、李 商隐、薛逢、李频、吴融等资料约四千多字漏,等补。
部分译文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县人。曾祖李太冲在宗族间声名最著,乡人谚语说:“同辈中没有超过他的。”太宗时,选拔为祠部郎中。
李华少年时就胸怀开阔举止无拘,外表看若坦率,内心谨慎持重,重信诺,常常羡慕汲黯的为人。接连考中进士与宏辞科。天宝十一年,升为监察御史。
宰相杨国忠亲戚处处横行狡诈,李华出巡,坚决揭发审讯,州县敬重。被权贵憎恨,降为右补阙。安禄山反叛,向玄宗上书言讨伐防守之策,都被压下不上报。
玄宗入川,百官散逃,李华之母在邺,想走小道用车载母逃走,被贼兵抓住,授伪职为代理凤阁舍人。贼乱平定,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李华悲伤自己经历危难,不能保全臣节,又不能使母亲安居,想养老送终而母亲又已逝世。于是隐居江南。
上元年间,朝廷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官职召他赴京。李华叹息说“:哪有毁坏节操、危及母亲的人,能承受天子恩宠的呢?”托病不受任命。李岘治理江南时,奏请安排为自己的幕僚,升检校吏部员外郎。苦于风湿病,免除官职,作客隐居于山阳,令子弟致力于农作,安于穷困。晚年遵奉佛学,不多写文章,只是各地官宦人家的家传、墓志及州县的颂德碑文,常常有人带着钱帛去请求,也就勉强答应。大历初年逝世。
当初,李华写成《含元殿赋》,给萧颖士看,颖士说:“此文在《景福殿赋》之上,《鲁灵光殿赋》之下。”李华文辞婉柔华丽,缺少恢宏阳刚之气。而萧颖士文风则刚健爽利挥洒自如,时人认为李华不及萧颖士,但李华自认为超过萧颖士。
因而写了《吊古战场文》,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写成后,假称是篇旧文章,与佛书夹杂在一起放在书架上。另一天,给萧颖士阅读,颖士说好,李华问“:如今谁的文章可以比得上?”萧颖士说“:您精密构思,便能达到。”李华惊讶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