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北史 > 卷三十一(8/10)

卷三十一(8/10)

逃走呢,还是会坚守?何时能够平定?”邢峦答道:“现在,王师如果压境,豫州城内的士人百姓一定会幡然悔悟,重新归顺。把这座处于穷途末路的城池包围,断绝敌兵的逃路,过不了今年,一定会将白早生传首京城。望陛下不要挂虑在怀。”宣武帝笑着说“:你说的多么勇壮啊!我知道你家里双亲年迈,你多年辛劳在外。然而,忠孝不能两全,请不要推辞呀。”于是,邢峦率领八百名骑兵,星夜兼程,五天到达鲍口,进攻敌兵的大将胡孝智,乘胜到达县瓠,马上渡过汝水。不久,大兵接着到来,便把城池包围起来。朝廷下诏命他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中山王元英南讨三关,也进抵县瓠。因后续部队没有到来,前面的敌兵又比较多,害怕而不敢进攻,便与邢峦分兵成犄角之势,向敌兵发起攻击。梁将齐苟仁等二十一人打开了城门投降,并斩杀白早生及其同党数十人,豫州平定。邢峦率师回京,宣武帝到东堂慰劳他。邢峦说“:这是靠陛下您的谋略和威望取得的胜利,元英等将士出力很多,我有什么功劳呢?”

邢峦自宿豫大捷到平定县瓠,志向行为都很端正,不再以获取财货为目的,凡是缴获的物品都充作军用,对百姓秋毫无犯。升任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职。在任上去世。他文武兼备,朝野上下对他都很仰望。去世后,大家都很沉痛惋惜。朝廷给他封职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开始,宣武帝想赠给他冀州刺史,黄门甄琛因为邢峦过去曾弹劾过自己,便说“:瀛州是邢峦的家乡,人们的感情想让他封在那里。”朝廷同意了。等到甄琛写成诏书,说是优赠邢峦为车骑将军、瀛州刺史,议论者都嘲笑他浅薄。

邢邵,字子才,小字叫吉。小时候因避讳,不再叫这个名字。五岁时,北魏吏部郎,清河人崔亮看见他十分惊奇,说“:这孩子今后当有大的作为,地位和声望都会很显著。”十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智慧聪明,记忆力强,每天能背诵万余言。族兄邢峦善于鉴别人的前程,对子弟们说:“我们家族中有这个孩子,他可不是一个平常的人。”邢邵少年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无事,常常置身于风景名胜之中,专门以游山玩水、宴饮集会为乐事,不再勤于学业。曾经遇雨无法外出,去读《汉书》,五天就读了一遍。后来因倦于饮酒集会,才又搜寻经史研读,一目五行,一看便不遗忘。文章写得典雅秀丽,既富赡又迅捷。不到二十岁,就驰名于达官贵人和学士名流之中。曾经与右北平的阳固、河东的裴伯茂、从兄邢罘、河南的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元昕家里饮酒,一起吟诵诗篇,共得数十首,都放在主人的奴仆那里。第二天早晨奴仆外出,人们得不到诗稿,邢邵为他们一一背诵。这些人中有不记得自己写的诗句的,奴仆归来取回诗稿一看,竟一字不错。这些人将他比作王粲。吏部尚书、陇西人李神俊对他十分佩服器重,与他结成忘年之交。

进入仕途之后任魏宣武帝牵引灵车唱挽歌的挽郎,又被授予奉朝请,升任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叉所礼遇。元叉新任尚书令,李神俊与陈郡的袁翻在庆贺的宴席上,元叉命邢邵替他给朝廷起草谢表。他倾刻写成,展示给诸位宾客。李神俊看了说:“邢邵写的这份奏书,足可以为元公增色。”

自孝明皇帝以后,文学之风十分兴盛。邢邵吟诗写赋的才能独步当时。每有文章写出,京城争相传抄,一时纸贵,高声朗读的声音传遍远近。当时袁翻和范阳的祖莹地位显赫,文笔的秀美,被先贤们称道。因为邢邵的文章瑰丽富赡,人们十分妒嫉。洛阳每当有达官显贵被任命新职,大多请邢邵代写谢表。曾有一位贵显的大官刚被朝廷授予职务,大肆宴请宾客,袁翻与邢邵都在坐。袁翻想着主人会委托他代写谢表,然而却请了邢邵,他因此很不高兴。经常对别人说“:邢家的这个小儿常替人家写奏章贺表,都是自买纸张,写好后给人家送去。”邢邵恐怕被袁翻陷害,便以有病为词辞去官职。尚书令元罗镇守青州,让邢邵任府司马。他在青州终日饮酒游乐,观尽山川林泉的景色。

永安初年,迁任中书侍郎,所写的诏书文体宏丽。尔朱荣进入洛阳,京师一片混乱,邢邵与弘农杨。。躲避到嵩山。普泰时,他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任散骑常侍。太昌初年,朝廷令他任职内省,授给御史职务,命他负责尚书省门下事。朝廷凡任命重要官员,都要先问他是否可以,然后再去任命。他被授予卫将军、国子祭酒。因双亲年纪高迈,辞职还乡。朝廷下诏破例给他五名兵士,并让他一年入朝一次,遇事向他征询意见。他母亲去世,悲哀痛悼,超过常礼。后来,杨。。与魏收及邢邵请求朝廷办学,启奏说:

“学校,自虞和商时就开始兴盛。所以,可以在祭祀上天时配享,以显示它莫大的尊严;对社会发表各种文告,也离不开它,以申明整齐天下的规则。赡养老人,可以向他们征询有益的教导;培养读书人,能够传播经典的内容;兴办学校,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美德千秋万代流传。二世而亡的秦国,改变尊崇学校的常道,坑杀读书人,毁灭学校,以使百姓变得愚昧。所以,天下分崩动乱,国运只有两代。汉代学校勃兴,又尊崇儒术。所以,在西京建有为帝王和宗室子弟读书的六学,在东都设有保存皇家图书册籍的大型府库。到了魏晋时期,战乱频繁,但在兵马征战中,学校并没有停止开办。我朝高祖孝文皇帝禀性圣明,来自天授,道德学问,照耀古今,在乡村设立学校,在全国布教诗书。但是,由于政务繁巨,多次率军征战,没有过多地考虑兴学办校,弓箭难于追回逝去的光阴。世宗宣武帝继位,承继先帝的意志,永平年中,大兴土木,建立学校。由于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加之时有征讨,学校虽然即将建成,却功亏一篑。传播礼乐的明堂,却成了荆棘茂盛的所在;弘扬德义的学校,却有牧童的踪迹。

“我又听说官吏要教给他本领,才能受职任事。任事之后,才发给他俸禄。这样,上面就没有关于不称职的官吏的议论,下面就不会产生官吏尸位其政的批评。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官的名称,而却没有教授生徒的实绩,何异于附着在燕麦上的菟丝,和南箕北斗那样徒有虚名。”

灵太后看到奏表后下令说“:祭祀赏赐的礼节,是国家的根本。以往戎马不息,没有对学校社庙加以修缮。现在四方太平,任命有司负责修理。”邢邵迁任尚书令,加封侍中的职务。

当时,北魏与南梁通好,朝廷选拔赴梁使者。邢邵与魏收及其从子魏子明都被征召入朝。当时的文人,都在邢邵之下。但是,因为他不庄重威严,虽然名望很高,却难副其实,朝廷因而不让他出国。南梁人曾经问北魏的礼宾司官员:“邢邵应是北朝第一个有才学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任使者?”北魏的官员回答说:“邢邵才华实在无愧于当使者,但他的官位已经很高,恐怕不再适合。”南人又问:“郑伯猷原是护军,现在已当上将军,邢邵任国子监祭酒有什么不可以?”邢邵没有被选上赴梁的使者,便请求辞官回乡。

齐文襄帝高澄在京城辅助朝政,征请邢邵到自己的府第中做宾客,授予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一起任侍读。文襄帝年富力强,刚管理朝政,崔暹常劝他礼貌地接待名士贤才,请教治国的得失。邢邵过去就很有名望,所以被征请。高澄十分敬重他,经常向他请教。邢邵过去就鄙视崔暹的不学无术,言谈之间,便说崔暹缺少知识和见解。高澄又将他的话告诉给了崔暹,并说:“这个人不能亲近。”崔暹对他怀恨在心。邢邵上表奏请孝静帝,起用他的妻兄李伯伦任司徒祭酒。任命的诏书已经发出,崔暹立即报告给高澄,高澄指责邢邵专擅权力,李伯伦的官职被撤销。邢邵从此又被朝廷疏远。

以后,任骠骑、西兖州刺史。在州中任职时有很好的政声,官衙旁边喊冤告状的人敲击的大鼓没有响过。吏卒们的作奸犯科,官员们的是非短长,他没有不知道的。定陶县距州城五十里,县令的妻子每天晚索上要人家一斗酒、一束干肉,邢邵夜晚把县令拘捕,天未明又把他放回,斥责他索要人家的东西,全州上下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任上不过问生产的事,惟有到南兖州籴粮,让他们到济阳就食。邢邵修缮庵观庙宇,颇为宏丽壮观,他都为之题写匾额,有“清风观”、“明月楼”等。建筑时不动用公私财物,只役使兵卒。官吏百姓替他建立生祠,并刻碑歌颂他的功德。离职时,官民父老及老妪都追着为他送行,哭泣声不绝于路,到京城后任中书令。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