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字德本,南
宛人也。父遐,以医术仕魏,为尚药典御。文
少学楷 隶。年十一,献书于魏帝。后立义归朝,除大丞相府法曹参军。雅有钟、王之则, 笔势可观。当时碑榜,唯文
、冀俊而已。大统十二年,追论立义功,封白石县男。 文帝以隶书纰缪,命文
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定六
,成 一万余言,行于世。及平江陵之后,王褒
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文
之书, 遂被遐弃。文
惭恨,形于言
。后知好尚难及,亦改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 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至于碑榜,余人犹莫之逮。王褒亦每推先之。
殿楼阁, 皆其迹也。迁县伯下大夫。明帝令至江陵书影覆寺碑,汉南人士,亦以为工。梁主 萧察观而
之,赏遗甚厚。天和元年,
寝等初成,文
以题榜之功,除赵兴郡守。 文
虽居外任,每须题榜,辄复追之。后以疾卒。
又周文初,属天下分崩,时学术之士盖寡,故曲学末伎,咸见引纳。至若冀俊、 赵文之徒,虽才愧昔人,而名著于世,并见收用。
帝览而嘉之。
逊柔谨,寡
游,立
以忠信为本。不自矜尚。每在众言论,未尝为人之先, 学者以此称之。所著《孝经》、《论语》、《
诗》、《左氏
秋序论》十余篇。 又著《
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辞理并可观。
保定三年,盛营室。
夏大旱,诏公卿百僚,极言得失。季明上封事曰: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郑人,少以孝行闻于世。曾祖嶷,魏太武时,以军功赐 爵容城县男,后为燕郡守。祖镇、父琼,并袭爵。季明少好读书,记默识,而 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尚书郎,善古学。常从吏
尚书清河崔宏受字义, 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又好玄象, 颇知术数,而落魄不事生业。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
,不以饥寒易
。与范
卢
源为莫逆
。永安中,
源劝令
仕,始为威烈将军。孝武西迁,季明乃寓居伊 洛。侯景徇地河外,召季明从军,稍迁黎
郡守。季明从至悬瓠,察景终不足恃, 遂去之。客于颍川。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留于内馆。月余,周文又征之, 遂
关。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大统末,拜著作佐郎。于时
辈,皆位兼 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
。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然
尤专固,不合于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武成末,迁外史下大夫。
臣闻宽大所以兼覆,慈所以怀众。故天地称其
厚者,万
得其容养焉;四 时著其寒暑者,庶类资其忠信焉。是以帝王者,宽大象天地,忠信则四时。招摇东 指,天下识其
;人君布德,率土怀其惠。伏惟陛下,资乾御宇,品
咸亨,时乘 六龙,自
不息,好问受规,天下幸甚。
初,周又有黎景熙,以古学显。
彦之撰《坟典》一、《六官》一
、《祝文》一
、《礼耍》一
、《新礼》 一
、《五经异义》一
,并行于世。
孝舒、仲龛
《秋》,君举必书,动为典礼。
旱
,莫不应行而至。孔
曰:“言行, 君
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五行传》以 为是岁一年而三筑台,奢侈不恤人也。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时 作南门,劳人兴役。汉惠帝二年夏,大旱,五年夏,大旱,江河
少,溪涧
绝, 《五行传》以为先是发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大旱,《五行传》 以为是岁发天下故吏,穿昆明池。然则土木之功,动人兴役,天辄应之以异。典籍 作诫,倘或可思,上天谴告,改之则善。今若息人省役,以答天谴,庶灵泽时降, 嘉谷有时,则年登可觊,
来非晚。《诗》云:“人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或恐极
生
,秋多雨
,年复不登,人将无觊。如又荐饥,为虑更 甚。
时外史廨宇屡移,未有定所。季明又上言曰:“外史之职,汉之东观,帝王所 宝,此焉攸在。自魏及周,公馆不立,臣虽愚瞽,犹知其非。是以去年十一月中, 敢冒奏陈,特降中旨,即遣修营。荏苒一周,未知功力。臣职思其忧,敢不重请。” 帝纳焉,于是廨宇方立。天和二年,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以疾卒。
辛彦之,陇西狄人也。祖世叙,魏凉州刺史。父灵补,周渭州刺史。彦之九 岁而孤,不
非类。博涉经史,与天
弘同志好学。后
关,遂家京兆。周文见 而
之,引为中外府礼曹,赐以衣
珠玉。时国家草创,朝贵多
武人,修定仪注, 唯彦之而已。寻拜中书侍郎。及周闵帝受禅,彦之与小宗伯卢辩,专掌仪制。历典 祀、太祝、乐
、御正四曹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封五原郡公。宣帝即位,拜小宗 伯。时帝立五皇后,彦之切谏,由是忤旨,免官。
臣闻成汤遭旱,以六事自陈。宣王太甚,而圭璧斯竭。岂非远虑元元,俯哀黎 庶。今农要之月,时雨犹愆,率土之心,有怀渴仰。陛下垂情万类,群生,觐 礼百神,犹未丰洽。岂或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措失中,当邀斯旱。
臣又闻之,为政之要,在于选举。若差之毫厘,则有千里之失;后来居上,则 致积薪之讥。是以古之善为政者,贯鱼以次,任必以能。爵人于朝,不以私。简 才以授其官,量能以任其用。官得其才,任当其用,六辔既调,坐致千里。虞舜选 众,不仁者远,则庶事康哉,人知其化矣。
冀俊,字僧俊,太原邑人也。
沈谨,善隶书,特工模写。初为贺
岳墨曹 参军。岳被害,周文引为记室。时周文志平侯莫陈悦,乃令俊伪为魏帝敕书与费也
,令将兵助周文讨悦。俊寻旧敕模写,及代舍人、主书等署,与真无异。周文大 悦。费也
见敕,不以为疑,遂遣兵受周文节度。大统初,封长安县男,从征弘农, 战于沙苑,
爵为
。累迁襄乐郡守。寻征还,教明帝及宋献公等隶书。时俗
书 学者亦行束修之礼,谓之谢章。俊以书字所兴,起自苍颉,若同常俗,未为合礼, 遂启周文,释奠苍颉及先圣、先师。除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累迁湖州刺史。静 退,每以清约自
。前后所历,颇有声称。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
爵为昌乐侯,卒。
自古至之君,亦皆广延博访,询采皞荛,置鼓树木,以求其过。顷者亢旱逾 时,人怀望岁,陛下爰发明诏,广求六瘼,同禹、汤之罪己,
宋景之守正,澍雨 应时,年谷斯稔。克己节用,慕质去华,此则尚矣。然而硃紫仍耀于衢路,绮縠犹 侈于豪富,短褐未充于细人,糟糠未厌于编
。此则劝导之理,有所未周故也。今 虽导之以礼,齐之以刑,风俗固难以一矣。昔汉文帝集上书之
,以作帷帐;惜十 家之产,不造
台。后
所幸,衣不曳地,方之今日富室之饰,尝不如婢隶之服。 然而以
率下,国富刑清,庙称太宗,良有以也。臣闻圣人久于其
而天下化成。 今承魏氏衰
之后,贞信未兴。宜先尊五
,屏四恶,革浮华之俗,抑
竞之风, 察鸿都之小艺,焚雉
之异服,无益之货勿重于时,亏德之
勿陈于侧,则人知德 矣。
时豪富之家,竞为奢丽。季明又上书曰:
隋文帝受禅,除太常少卿,改封任城郡公,位开府。历国
祭酒、礼
尚书。 与秘书监
弘撰新礼。帝尝令彦之与沈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 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帝大悦。后除随州刺史。时州牧多贡珍玩,惟彦之所 贡,并供祭之类。上谓朝臣曰:“人安得无学!彦之所贡,稽古之力也。”迁潞州 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彦之又崇信佛
,于城内立浮图二所,并十五层。开皇十一 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云 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彦之闻而不悦。其年卒,谥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