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及悦 疾笃,导忧念特至,不食积日。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导问:“君是何人?” 曰:“仆是蒋侯也。公兒不佳,欲为请命,故来耳。公勿复忧。”因求食,遂啖数 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患,非可救者。”言讫不见,悦亦殒绝。悦与导语, 恆以慎密为端。导还台,及行,悦未尝不送至车后,又恆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 悦亡后,导还台,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其母长封作箧,不忍复开。
悦无子,以弟恬子琨为嗣,袭导爵丹阳尹,卒,赠太常。子嘏嗣,尚鄱阳公主, 历中领军、尚书。卒,子恢嗣,义熙末,为游击将军。
恬字敬豫。少好武,不为公门所重。导见悦辄喜,见恬便有怒色。州辟别驾, 不行,袭爵即丘子。性傲诞,不拘礼法。谢万尝造恬,既坐,少顷,恬便入内。万 以为必厚待己,殊有喜色。恬久之乃沐头散发而出,据胡床于庭中晒发,神气傲迈, 竟无宾主之礼。万怅然而归。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迁中书 郎。帝欲以为中书令,导固让,从之。除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领兵镇石 头。导薨,去官。俄起为后将军,复镇石头。转吴国、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卒, 赠中军将军,谥曰宪。
洽字敬和,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中军 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征拜领军,寻加中书令,固让,表疏十 上。穆帝诏曰:“敬和清裁贵令,昔为中书郎,吾时尚小,数呼见,意甚亲之。今 所以用为令,既机任须才,且欲时时相见,共讲文章,待以友臣之义。而累表固让, 甚违本怀。其催洽令拜。”苦让,遂不受。升平二年卒于官,年三十六。二子:珣、 珉。
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 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 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 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珣绝婚,又离珉妻,由是二族遂成 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安 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 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子詹事。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 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 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迁珣尚书令。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之 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 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尤不济 也。”恭乃止。既而谓珣曰:“比来视君,一似胡广。”旬曰:“王陵廷争,陈平 慎默,但问岁终何如耳。”恭寻起兵,国宝将杀珣等,仅而得免,语在国宝传。二 年,恭复举兵,假珣节,进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上所假节,加散骑 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