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谢安薨,论者或有异同,邈固劝中书令王献之奏加殊礼,仍崇 进谢石为尚书令,玄为徐州。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宗庙迭毁礼,皆有证据。
豫章太守范宁欲遣十五议曹下属城采求风政,并使假还,讯问官长得失。邈与 宁书曰:
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所闻见,诚是足下留意百姓,故广 其视听。吾谓劝导以实不以文,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下听断允塞, 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理者至矣。日 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入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非徒不 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 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毁,必以著明。 托社之鼠,政之其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 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
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 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 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
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 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 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会稽王虽有酣 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纷议,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帝 纳焉。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沈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暢不?”邈对曰: “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暢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忤也。道 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
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后。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 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古之帝王, 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邈 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 方之于金霍,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安帝即位,拜骁骑将军。 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 识者悲之。
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旧 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 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
邈长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豁弟浩,散骑侍郎。镇南 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西阳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邈弟广,别有传。
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也。祖文,魏大鸿胪。父毓,征南军 司。衍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弱冠,公府辟,本州举异行直言,皆 不就。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 中兴初,与庚亮俱补中书郎。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于时庶事草创,衍经 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并亲爱之。王敦专权,衍 私于太子曰:“殿下宜博延朝彦,搜扬才俊,询谋时政,以广圣聪。”敦闻而恶之, 乃启出衍为广陵郡。时人为之寒心,而衍不形于色。虽郡邻接西贼,犹教诱后进, 不以戎务废业。石勒尝骑至山阳,敕其党以衍儒雅之士,不得妄入郡境。视职期月, 以太兴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