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敌人的怠惰之师,一挫他们的锐气,贼兵就会不战而败,这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能够夺人气势’。”于是指示伍文定等诸将应战的方略,先以游击兵诱敌,然后假装敌不过而败逃,等贼兵为了抢夺战功而奋力追击的时候,四面包围埋伏的士卒群起而攻之。王守仁又顾虑城中的皇室宗亲,也可能是朱宸濠的内应,于是就亲自一一对他们进行拜访,并发布公文告示,凡是过去曾被宸濠胁迫而跟随叛乱的,一律不予追究;虽然曾接受过朱宸濠的任职,但如果现在能投诚返正的,也一律免去死罪;而能杀叛贼投降的,都要论功行赏。王守仁命令人将此告示四处张贴散布。另一方面又派兵分别攻打九江、南康,以断绝两地的救援,终于群策合力擒获朱宸濠。
评译
陈眉公《见闻录》中记载,朱宸濠兵败虽然是在江西结束的,但实际上却是在安庆埋下的败因。虽然战功首推王守仁,而实际上却应该归功于李梧山。李梧山名叫李充嗣,四川内江人。正德十四年,他巡抚南畿之时,听说朱宸濠请求增加护卫,叹息说:“猛虎添翼,恐怕要有兵祸发生了。”于是上书极力反对,但是大臣们却都不赞同。李梧山日夜加紧防备,整饬军队,时刻不忘防御贼人。他认为安庆位置正当要冲,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将领进行防守。当时诸将齐集参拜的时候,他唯独选中并推荐指挥使杨锐,说:“我将防卫皖城的重任交给你,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啊。”正德十五年,朱宸濠攻陷九江。李梧山一面派一万名士兵驻守采石,以堵塞上游的道路,一面派人紧急通知皖城进行戒备,并以忠孝节义勉励杨锐。杨锐万分感激,更加努力奋发,随机应变,战无不胜。
另外伪造火牌令说:“因为军情紧急,特命钦差太监为总兵,统领十余万官军,一半派往南京,一半派往安庆,并征调两广狼兵,湖广的土兵,即日起分由水、陆同时进发,在安庆会师,限期内进攻江西,剿灭叛贼。今天以火牌飞报,前路各将领需要同心防守戒备,囤积粮草,准备应战。”
朱宸濠的战船行至李阳河的时候,遇到火牌,看后大为惊慌,贼兵散亡一半。李梧山又派了一千名水兵,搭乘一百多艘船舰,在船上升起军旗,命令船上的军士们大声喊叫,为安庆声援,城中的守兵看到之后,士气大振。杨锐立即打开城门率兵迎敌,水陆两路进行夹攻,大败贼兵,贼兵开始溃逃。
当时朱宸濠在黄石矶驻扎下来,听说士兵们溃逃,就要趁夜逃逸,李梧山又亲自率兵追击,朱宸濠逃到鄱阳湖的时候,正巧遇到王守仁率兵到鄱阳湖,于是将其擒获。后世论功竟然没有提及李梧山,御史胡洁曾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还特别加以论述,但是并没有向朝廷奏禀这件事。一般人只是极力地称赞王守仁,却将李梧山的功绩遗忘了。唉,人幸运与否的差异真是太大了!
朱宸濠兵变的初期,曾经声明要直攻南京。路上经过安庆的时候,太守张文锦和守备杨锐等人商议,下令军士们大声叫喊,并登上城楼对朱宸濠进行辱骂,使得朱宸濠因为愤怒转而攻城,杨锐死守安庆坚城,因此朱宸濠大军受到挫败。最后王守仁才能够一举擒获朱宸濠,虽然说朱宸濠之败是天意,但是张文锦、杨锐等人的智谋,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注释
①王阳明:王守仁,时为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
②勘事:时福州三卫军人作乱。兵部遣王守仁往勘福州事,须经丰城(今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