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人称为北沙沟。因此,应劭说:垣水从良乡分出,往东流经垣县老城北面。《 史记音义》 说:河间郡有武垣县,琢郡有垣县。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 ) ,把垣县封给降于汉的匈奴王赐,立为侯国,就是王莽时的垣翰亭;世人把它称为顷城,这是不对的。垣水又往东流经顷,顷也是地名,因此有顷上的称呼。于是人们又把垣水称顷前河。垣水又东流,洛水注入。洛水上口承接鸣泽清。这片沼泽方圆十五里,汉武帝在元封四年(前107 )出巡鸣泽。服虔说:这是个泽名,在遒县北部边界,指的就是这片沼泽。鸣泽西面又有独树水注入,独树水发源于遒县北山,东流注入泽中;北有甘泉水注入,甘泉水发源于良乡县的西山,往东南流经西乡城西面,往南注入鸣泽诸。从鸣泽诸往东流出的叫洛水,往东流经西乡城南面,又往东流经垣县,往南注入垣水。垣水又往东流经琢县北面,东流注入桃水。因此应动说:垣水东流注入桃水。阐胭也说:垣水流到阳乡注入桃水。现在按照典籍探寻水道,却不能到达阳乡。桃水往东流入阳乡,往东注入圣水。圣水又东流,汇合了广阳水。广阳水发源于小广阳西山,往东流经广阳县老城北面,又东流,福禄水注入。福禄水发源于西山,往东南流经广阳县老城南面,往东注入广阳水,乱流往东南到阳乡县,向右注入圣水。圣水又往东南流经阳乡县城西面,并不经过城北:阳乡县,原是旧时琢县的阳亭。《 地理志风俗记》 说:琢县东边五十里有阳乡亭,后来划分出来设置为县。王莽时改名为章武,就是长乡县。按照《 太康地记)) ,琢郡有个长乡县,却没有阳乡县。圣水又往东流经长兴城南面,又往东流过方城县老城北面,这就是李牧伐燕时夺取的方城。魏时把这地方封给刘放,立为侯国。圣水继续东流,在左边与白祀沟汇合。白祀沟从广阳县娄城东面流出,往东南流,在左边与娄城水汇合。娄城水从平地涌出,往东南流,从右边注入白祀水,乱流奔向东南,流经常道城西面― 这就是原来的乡亭。常道城西距长乡城四十里,魏甘露三年(258 ) ,少帝曹磺被封在这里。白祀水又往东南流注入圣水。圣水又往东南流经韩城东面。《 诗- 韩奕》 一章说:那广大的韩城,是燕国军队所筑。周王封给韩侯,有追、貂等小国,拥有北方诸国领土。郑玄说:周朝分封韩侯,居留在韩城,称为侯伯,后为俨犹所逼,稍稍向东迁移。王肃说:现在琢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人称为寒号城,这是弄错了。圣水又往东南流,向右流与清淀水汇合。清淀水发源于西淀,东流注于圣水,汇流处叫刘公口。
又往东流过安次县南面,往东注人大海。
圣水往东流经勃海安次县老城南面。汉灵帝中平三年( 186 ) ,把这里封给荆州刺史王敏,立为侯国。圣水又往东南流,注入巨马河,并不直接流入大海。
巨马河发源于代郡广昌县的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