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论衡 > 对作篇(2/4)

对作篇(2/4)

译文

回答说:圣人写经,贤人写传记,是为了纠正挽救不良的风俗,驱使老百姓让他的回复到质朴纯厚的风俗上来。考察《六略》上著录的书达一万三千卷,全是表彰善行的制止恶迹的,阻止横行放纵的。驱使游手好闲的,希望有利于引导人们向善,回归到正上来。孔之所以写《秋》,是因为周代的民风败坏了。所以表彰很细微的善事,贬斥极细小的恶行,整顿世,使它返回正德周全,王者治天下之完备,用以矫正奢侈轻薄风俗的制度,规定得极为完备详尽。河堤决了而不修筑,就有洪泛滥的灾害;网破了而不织补,就有野兽奔逃来的危险。所以周代的礼制不败坏,周代的老百姓就不会浮华轻薄;老百姓不浮华轻薄,孔就不会著《秋》。如果杨朱、墨翟的学说没有搞经传的本义,那么孟也就不会著书了;如果韩国不弱小,法度没有废坏,那么韩非也就不著书了;汉祖不争论得天下的理,使用武力的主张没有转变,那么陆贾的《新语》就不会写来了;各事情的记载如果不失实,各如果不坏,那么桓谭的《新论》就没有写作的缘起了。所以贤圣们著书,引用事实不凭空编造,言必有据而不胡编写。写的东西有益于教化,教化施行有益于政治,所以汉代设立了兰台官吏,校勘审定其中的书籍,考订书中的文字。董仲舒写的天人应、灾异迷信的书,大多讲的是灾异的现是政治败坏造成的,书写完备以后,就呈献给汉朝廷。主父偃痛恨他,就诬告这书。汉武帝把董仲舒给司法官吏审理,判决书认为董仲舒目无法度。董仲舒被判死刑,汉武帝赦免了他。董仲舒大讲灾变怪异的事情,汉武帝仍然不判他的罪反而很尊重他本人,何况我所发的议论并没有犯朝廷的言论,只是对事情是否符合实际

古有命使采爵,观风俗知下情也。《诗》作民间,圣王可云“汝民也,何发作”,囚罪其,殁灭其诗乎?今已不然,故《诗》传〔至〕今。《论衡》、《政务》,其犹《诗》也,冀望见采,而云有过。斯盖《论衡》之书所以兴也。且凡造作之过,意其言妄而谤诽也。《论衡》实事疾妄,《齐世》、《宣汉》、《恢国》、《验符》、《盛褒》、《须颂》之言,无诽谤之辞。造作如此,可以免于罪矣。

《政务》为郡国守相、县邑令长陈通政事所当尚务,令全民立化,奉称国恩。《论衡》九《虚》三《增》,所以使浴务实诚也;《论死》、《订鬼》,所以使浴薄丧葬也。孔丽级,被棺敛者不省。刘政上薄葬,奉送藏者不约。光武皇帝草车茅,为明者不。何世书俗言不载?信死之语汶浊之也。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一晓解约葬,更为节俭。斯盖《论衡》有益之验也。言苟有益,虽作何害?仓颉之书,世以纪事;奚仲之车,世以自载;伯余之衣,以辟寒暑;桀之瓦屋,以辟风雨。夫不论其利害,而徒讥其造作,是则仓颉之徒有非,《世本》十五家皆受责也。故夫有益也,虽作无害也。虽无害,何补?

有的人问:“贤圣不写没有目的的文章,写书一定有其用心之所在。

氏之“玄”,卜气号不均也。由此言之,唐林之奏,谷永之章,《论衡》、《政务》,同一趋也。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张作“乐”,扬云造“玄”,二经发于台下,读于阙掖,卓绝惊耳,不述而作,材疑圣人,而汉朝不讥。况《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辩照是非之理,使后晓见然否之分,恐其废失,著之简牍,祖经章句之说,先师奇说之类也。其言伸绳,弹割俗传。俗传蔽惑,伪书放,贤通之人,疾之无已。孔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是以论也。玉于石,人不能别。或若楚之王尹以玉为石,卒使卞和受刖足之诛。是反为非,虚转为实,安能不言?俗传既过,俗书之伪。若夫邹衍谓今天下为一州,四海之外有若天下者九州。《淮南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不胜,怒而不周之山,使天折,地维绝。尧时十日并,尧上九日;鲁战而日暮,援戈麾日,日为却还。世间书传,多若等类,浮妄虚伪,没夺正是。心渍涌,笔手扰,安能不论?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若太史公之书,据许由不隐,燕太丹不使日再中。读见之者,莫不称善。

上至孔、墨这类人,下至荀、孟这些人,为教诲训导后人一定写有文章留下来,这是为的什么呢?”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