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幼学琼林 > 衣服(2/2)

衣服(2/2)

翕和:相洽、谐和。王章:汉代人,家贫,曾病卧于衣中,哭着与妻诀别,妻说:“城中的人,谁能比得上你,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反而哭呢?”于是王章发愤图,汉成帝时王章被征为谏议大夫,后为京兆尹。

王氏之眉贴钿:传说东晋韦固曾遇到月下老人,老人告诉他姻缘天定。韦固问:“我的妻在哪里?”老人说:“现在只有三岁,城北卖菜陈氏的女孩就是。”韦固前去察看,见那个女孩很丑,就让仆用剑刺伤女孩的眉心。十四年后,相州刺史王泰将养女嫁给韦固,王氏女眉心总贴着钿,韦固问其中缘由,王氏回答说:“我原是郡守的女儿,父亲死在任上,小时候母靠卖菜养我,被贼人刺伤,伤痕还在。”服诃衣。杨贵妃曾被安禄山抓伤了房,就绣了一件衣罩在上面。

三浣:唐文宗曾对臣下说自己穿的衣服已洗过三次,众臣皆贺他节俭,柳公权却说:“皇帝应该考虑大事,不应考虑洗衣服这样的小事。”衣不重裘:不穿厚的衣,表示节俭。

葛屦履霜:穿着夏天的草鞋在霜雪上行走。葛屦,草鞋。绿衣黄里:把低贱的绿穿在外面,把贵的黄穿在里面。

孟尝君:名田文,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战国四公之一,曾养客数千人。僧孺: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李党争中是党的领袖。金钗十二行:指妻妾众多。

重裀叠褥:坐垫和褥重重叠叠。裋褐:布衣服。

更为:更换。妇劝桓冲:东晋时的桓冲不喜穿新衣服,妻以“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劝他,乃受。

弁髦:小孩的发垂下来时,就要弁帽,称为弁髦。左衽:衣襟开在左边。短后:后幅较短的上衣,便于行动。

命有德:表彰有德行的人。昭侯藏敝袴:《韩非-内储说上》载,韩昭侯曾命人将一条破收起来,等待赏赐给有功之士。

夏:名商,字夏,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家贫,衣服上打满补丁,像挂着很多鹑鸟。公孙弘:汉武帝时大臣,很俭朴。

石崇:晋代富豪石崇与王恺斗富,燃蜡烛当柴烧饭。王恺为遮蔽风尘,在大路上用绫罗作四十里步障,石崇则以五十里与之相抗。王恺拿晋武帝赐给的有一尺多的珊瑚树炫耀,石崇看后,随手用铁如意将它击碎,接着搬自家的珊瑚树,三四尺者有六七棵之多。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侈汰》。



上公: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等级是八命,被加封为诸侯时,加一命,称为上公。九锡:君王赐的九品。三加:士人行冠礼先行缁布冠,再弁,最后爵弁,称为三加。

弁:古时的一官帽,通常礼服用。赤黑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的叫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冔:殷代的冠名。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的礼帽。履:本义为行走,后用来指鞋。舃: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屣:一般的鞋

服之不衷:穿的衣服与份、环境不合。缊袍不耻:穿着旧袍而不觉得羞耻。《论语》中说,路穿着缊袍,站在穿裘的人中间,不觉低人一等,孔赞他志

簪:簪,古人用来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长针。缨:系在脖上的帽带。缙绅:同“搢绅”章甫掖:孔穿过章甫冠和掖衣,因此用章甫掖来指代儒生。章甫,古代冠名。掖,一衣服。

元服:冠为帽上,为元首,所以冠就为元服。章:的象征和标志。《左传-闽公二年》:“衣,之章也。”

缓带轻裘:形容穿衣闲适、斯文。羊叔:晋羊祜,字叔。任荆州都督时,穿着斯文,人称斯文主将。葛巾野服:陶渊明归隐后常葛巾,穿山里人的衣服,被人称为陆地神仙。

:汉末司徽,字德,善于知人,曾称赞庞统为“南州冠冕”,即南州人士的领袖。三河:河东、河南、河内的合称,相当于今河南洛黄河南北一带。崔浩:北魏人,字伯渊,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他仕北魏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其为“南北朝第一军事谋略家”裴骏:字神驹,北魏河东闻喜人。他弱冠时即通涉经史,官至北魏中书博士。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