瘳:病愈。病笃:病重。
服丧九个月所穿的丧服叫“大功”,五个月的丧服叫“小功”,亲疏不同所穿丧服及丧期也有不同。
注释
疟不病君:晋朝有一小儿的父亲得了
父亲的节在外,所以父死哀杖用竹
制作;母亲的节
在内,所以母亲死哀杖用桐木制作。
称呼已去世的父亲为“考”,因为“考”有“成就”的意思,取父亲创业有成之义;称呼已去世的母亲为“妣”,因为“妣”通“媲”,是说母亲能媲父亲的德行事业。
羔悲悼逝去的双亲而泣血,
夏痛失
而哭瞎了
睛。
用麻布
孝服且不
边的谓之“斩衰”,用
麻布
孝服且
边的叫
“齐衰”,这是表示丧礼有轻重的等级。
违和:不调和。微恙:小病。
父母去世后百日之内的哭泣叫“泣血”,百日之外居丧者答谢宾客的跪拜礼节称“稽颡”父母去世的周年祭礼叫“小祥”,两周年的祭礼称为“大祥”
死者随葬的叫
“明
”,因为要用对待神明的办法来对待死人;孝
所执之杖称为“哀杖”,为的是要扶持因丧亲而哀痛衰弱的
。
死后称为“寿终正寝”;女将死则安置在内室,死后称为“寿终内寝”
王裒父亲死后,每当他读到《蓼莪》诗中的句时,都要痛哭
涕,学生们不忍便不再去读这一首诗。王修母亲死于社日,次年社日王修思母极为悲哀,邻里为之凄然便停止了这个祭祀。
树想静止而风并不停息,儿想奉养父母而双亲则已谢世,皋鱼为此悲伤不已;与其父母死后杀
到坟前祭奠,不如当他们健在时以
猪之
尽心奉养,这是曾
读丧礼时的
想。
所以为人女的,应当想到木有本,
有源,不要忘记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必须慎重地
照礼仪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膏:指心下的位。肓:指膈上薄
。膏肓谓病情险恶无法医治。
采薪之忧:《孟-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意思是患病不能负薪。河鱼之患:因为鱼腐烂是从内至外,故用河鱼之患指腹泻。
送葬时牵引灵柩叫“执绋”;柩叫
“驾輀”吉祥的葬地名为“
眠地”;封土筑成的坟墓叫
“
鬣封”
生前预建的坟墓叫“寿藏”;死后才挖的坟墓叫
“佳城”坟墓又称“夜台”,墓
又名“窀穸”
天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叫“不禄”,百姓死叫“死”,未成年人死叫“殇”,不同
份的人去世,自然有不同的称呼。父亲死了自己谦称“孤
”,母亲死了自谦为“哀
”,父母俱亡自称为“孤哀
”;自言父亲去世说“失怙”,母亲去世说“失恃”,父母皆不在则说“失怙恃”
孙为祖父母服丧,嫡孙执杖,服一年期;长
已死,嫡长孙要承受丧祭和宗庙的重任,服丧三年。
调:调理、调养。玉:珍重、护。
“挽歌”是对死人的哀悼,始于汉初田横之去世。坟前的墓志记载死者的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始创。
送财给丧家叫
“赙”,以车
帮助丧家办丧事称为“赗”将衣服送给死者谓之“襚”;放在死者
中的玉叫
“琀”
死者已埋葬叫安瘗玉树,到坟前祭奠叫一束生刍。天诸侯宗庙之祭,四时名称不同,
祭名“禴”、夏祭称“禘”、秋祭叫“尝”、冬祭谓“烝”
罹:遭遇。实沈、台骀:传说中的参宿之神、汾之神,能使人生病。
穿用细麻布的丧服服期三个月叫“缌麻”;服丧满三年要举行除丧服的礼节叫“禫礼”
坟前所立的石像原名为“翁仲”;丧葬时灵柩前竖的旗幡叫“铭旌”
拿着杯喝
时不禁悲从中来,因为母亲的气息还留在杯
上;读父亲遗留下的书籍更增添忧伤,因为书中满是父亲的墨迹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