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九江,用的人力极为多数,而没有抱怨的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
,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朕现在想造一座
殿,材木工
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所以打算放弃。古人曾说:‘不
没有益
的事,只挑有益的
。’‘不显耀可以引起贪
的财货,免得搞
人民清净的心思’。所以可知显耀财货,他的心一定被污浊了。就像雕镂
,珠玉服玩,如果只知
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
到来了。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若装饰过于豪华,便一切都停止供应并查
。”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令说:“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它让人回归到自然,葬就是收藏,要让别人不能再看到自己。上古的风俗,并没有堆坟树碑。只是到了后世,才在葬礼仪式上下工夫。有人讥刺葬礼奢侈,这并非是吝惜钱财,而是为了提倡节俭薄葬,避免贻害自己和孙。所以,唐尧很圣明,死后葬在谷林,仅在坟边栽上树木作为标记。秦穆公是明君,去世后葬在橐泉,并没修筑
大的陵墓。孔
是孝
,他把双亲合葬在防这个地方,只有墓
而不堆坟。延陵是慈父,他本可以在嬴、博两地之间埋葬他的儿
,但他没有这样
,因为他心里怀着长远的考虑,他要使儿
的尸
安然地埋于地下,而不是为了获得后世的赞
之辞。相反,吴王阖闾违背礼制,用珠玉
成野鸭大雁,作为陪葬。秦始皇荒
无度,坟墓里有
银
的江河大海。季孙在鲁国擅政,他用玛瑙之类的
玉装殓尸
。桓魃在宋国专权,墓葬建造石椁。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
而招致了灾祸,由于墓里有利可图而遭受折辱。有的坟墓在发掘之后,葬
都被焚烧在墓
中,有的棺椁被打开,尸骸暴
在旷野。仔细思量往事,岂不让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用华丽的装饰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
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
的事情。帝王想要
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弊。孔
说:‘有一句话,可以终
施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
,勿施于人。’劳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
加在百姓
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如果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
,就能够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徵说:“陛下本来已经
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以自私夺利为思想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
奢侈,主
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
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恶
循环,直到灭亡的一天,不是书中记载,陛下也亲
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
,所以顺应天命让陛下取代。陛下如果能
取教训,现在就不仅仅是这样了。如果不知足,就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太宗说:“
卿所说的很好!不是你,朕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
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中非常
,所以请求修建一座
阁让您居住。”太宗说:“朕有哮
病,难
就不怕
?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
力。以前汉文想修建
台,因为怜惜十
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朕功德不及汉文帝,而比他还要奢侈浪费,难
是为人父母的
理吗?”所以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近来读《刘聪传》,书中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
,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
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
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
,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
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