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葆
孙子曰:凡地之dao,yang为表,yin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纪纲则得,阵乃不惑,直者mao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jing1也,八风将来,必勿忘也。绝水、迎陵、逆liu、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liu,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谿、川、泽、斥。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囗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
译文
孙膑说:“就地形的一般状况而言,向yang的地方是表,背yin的地方是里,大路为纲,小路为纪,掌握了大小dao路的分布状况,布阵用兵就可以自如了。大路畅通的地区有利于运动作战,而小路难行的地区就不便于运动作战了。凡是用于作战的地方,日照的条件都很重要,对于四面八方风向的变化,千万不能忘记观察了解。渡河涉水,向山陵进发,chu1在河liu下游,在死地扎营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zhong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用兵时要特别注意。适于南面布阵的山是生山。运于东面布阵的山是死山。向东liu的水是生水,向北liu的水是死水,不liu动的水也是死水。就五zhong地形对用兵的优劣比较而言,山地胜过丘陵,丘陵胜过土山,土山胜过小土丘,小土丘又胜过有树林的平地。五zhong草的优劣依次是:知母草、荆棘、灵寿木、茅草、莎草。五zhong土壤的优劣比较是:青土胜过黄土,黄土胜过黑土,黑土胜过红土,红土胜过白土,白土又胜过青土。五zhong可能导致作战失败的地形是:山溪、河liu、沼泽、盐碱地。。五zhong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地形是:似天井般四周封闭的洼地,四周是高山、易进难出的地方,草木丛生有罗网的地方,两面高山夹峙的狭窄山沟,沼泽地区。这五zhong地形犹如军队的坟墓一般,都是凶多吉少的‘杀地’,不能在这里驻扎。。春天不能在低洼地扎营,秋天不能在高chu1扎营。驻军和布阵时,都不要改变右前方的有利地形,要选择右翼有丘陵或高地作屏障,而不要左翼有屏障。”
解析
这篇文章是专门论述地形的。地利是用兵的三要素之一,而善于利用地形则是地利的he心内容。作者在本文中对各zhong地形在用兵作战中的利弊作了详细的论述,特别详细地指出了“死地”、“杀地”的zhongzhong地形,告诫统兵将领勿入“死地”,勿陷“杀地”这些论述和告诫对统兵将领确实非常有益,值得仔细思索。地形对于用兵作战的重要xing可说尽人皆知,但更重要的是巧妙利用。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连胜魏军数仗,司ma懿坚守不出。诸葛亮一面让军兵和魏国百姓合作zhong田,解决军粮问题,以利chang期屯驻,一面经过侦察,bu署了一个歼敌妙计。诸葛亮选中了上方谷,吩咐ma岱在谷中造成木栅,在营中挖下shen壕,多积干柴等引火物品,在周围的山上搭柴草窝棚,内外埋上地雷,又命sai断上方谷的退路,在谷中埋伏军兵,待司ma懿入谷后一齐放火。布置妥当之后,命令军士白天在谷口举七星旗,夜晚设七盏明灯。接着,命魏延带领五百军兵去魏军营前讨战,诱司ma懿出战。最后让高翔把木牛liuma分为二三十或四五十一群,装上粮米在山路上往来,故意让魏军抢去,并对跟随木牛liuma的军士一一作了吩咐。魏军将领夏侯惠、夏侯和兄弟提议,趁蜀军分散屯田之机发动攻击,司ma懿害怕是计,二将请求准许他们先去试探。二将果然连连缴获蜀军的木牛liuma和所装粮米,审问被捉蜀军兵士,都说蜀军现在都在分散屯田,并说诸葛亮不在祁山,而在上方谷西面十里下寨。这样一来,司ma懿肯定地认为战机来了,决心出击,派众将去攻击祁山的蜀军营地,自己亲自带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