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商君书 > 算地(2/3)

算地(2/3)

译文

故君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之称平。上下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

过去君主统治国家使用土地的比例是:山、森林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少而草木繁茂的湖泊沼泽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山谷、河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城市、路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四,这是前代帝王的正确规定。所以治理国家给民众分耕地使人数少于耕地数。每个农民分得五百亩,国家得到的税收不足以养活一个士兵,这是因为土地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土地方圆百里,派兵士一万人,人数少于土地数。最好的办法是,让国家可耕的土地足以养活那里的民众,山地、森林、湖泊、沼泽、山谷足够供应民众各生活资料,湖泊、沼泽的堤坝足够积蓄源。因此,军队征作战,粮的供应充足而财力有余;军队休息时,民众都从事农耕,而积存经常富足,这就叫利用土地备战的规则。

人天生的本,饿了就要寻找,劳累了就寻求安逸,痛苦了就寻找乐,屈辱了就追求荣耀,这是人之常情。人追求个人私利时,就会违背礼制的规定;追求名誉时就会丧失人的特征。据什么说他们这样呢?现在盗贼向上违反了君主的禁令,而在下面丢失了臣的礼仪,因此他们的名声受到耻辱而生命有危险,他们仍然不想停止,这是因为利益关系。那些古代的士人,穿的衣服不能温肤,吃的不能填饱胃,为的是磨练自己的意志,辛劳自己的四肢,从伤害自己的五脏,可自己的心更加宽广,这不是人的普遍规律,他们这样的原因是为名利。所以说名和利聚集到一块,那么民众就会顺从它。

;小人冀其利,则伐。故刑戮者,所以止也;而官爵者,所以劝功也。今国立爵而民羞之,设刑而民乐之,此盖法术之患也。

现在不是这样。国君更加卖力的事情都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他们上有尧舜一样的品德,但他们所建立的功绩却赶不上商汤和周武王。这是因为他们掌握权柄的过错。请让臣说说他们的过错。

一般国君犯的弊病是,用兵作战时不衡量自己的兵力和能力,开垦荒地时不计算好土地。因此有的地方狭小而人众多,人的数量超过了国家所拥有的土地;有的土地宽广而人少,土地面积超过人数量。人数量超过国家拥有的土地,就一定要开辟疆土;土地面积超过人,就要想办法招来人开荒。要开辟疆土,就要成倍地扩大军队的数量。可是人超过了国家占有的土地,那么国家取得的功绩就少而且兵力不足;土地面积超过人数量,那么国家的山林,湖泽、财力、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放弃自然资源,任民众放,游手好闲,这是君主在事业上的过失,可是现在从君主到臣民都这么,因此,人虽多而军队的实力却很弱,土地虽广而国家的实力却很少。

君主掌握着给民众名和利的大权,而能获得功绩和名声的本是依靠统治方法。圣明的君主清权力的情况而掌权,明白统治方略再役使民众。统治方法,是君主治国的关键。所以,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丧失了统治政策却不危险,君主没有统治方法而国家不混的情况从严也没有过。现在君主想要开辟土地,统治民众却不明白统治政策,想让大臣各尽职尽责而不确立治国方法,所以国家有不服从的民众,君主有不听命的大臣。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在国内让民众来隶属于农业,对外让民众考虑对敌作战。从事农耕,是民众认为痛苦的事,而打仗,是民众认为最危险的事。民众自己信为痛苦的事,自己认为危险的事,这是于一打算。所以民众活着就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死就会考虑自己后的名望。对民众所追求的名和利的来源,不能不考察。利益的来源是土地,那么民众就会竭力耕地;名誉来源于对外作战,那么民众就会拼死打仗。对内让民众竭力地,那么荒地就不会荒芜;对外让民众拼死作战,就能战胜敌国。能战胜敌国而荒地又不荒芜,富的便可以唾手可得了。

现在君主拥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而粮还不够用来准备打仗,装满粮仓,可军队却与邻国为敌,所以我为君主担忧这件事。土地广大却不去开垦,同没有土地相同,关键在于开垦荒地;用兵的办法关键在于实行统一的奖赏。堵民众从耕战之外获得私利的途径,那么民众就一定会归属到农耕上;民众归属到农业上,就一定淳朴。民众淳朴,就一定害怕法令。禁止臣在下面私自搞奖赏。那么民众的力量就会凝聚在对敌国打仗上,如此就定能获胜。据什么知会这样呢?那就是人之常情。民众朴实,就会造就勤劳的品质而不吝惜自己的力气,人贫穷了就会产生智谋而衡量个人得失。肯奉献自己的力气就会徇死效力,名和利便一齐得到了。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