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气、魂魄。
(24)执一:守无为。
(20)务在舍神:努力使魂魄停止住下来。
(17)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据九窍。类是认识事
,概念之后加以类别。
(16)人与生一,于化
:
共同所产生的,就是无为自然的天地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
而化。
(14)受之天: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
⑩得一:一是无,也就是万之源。
(18)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假如据九窍还不知
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
这便叫一
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
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
合一的,他能够
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
.怀着上天之心.施行
德.他是用无为之
指导思想而发
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
,
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15)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固然伟大,但必须有学问之后才能明,所以比真人要低一个层次。
④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宿的地方。
(23)存而舍之,经常使其住在这里。
(11)有其术:心如果能变成无为,其术自然产生。
(22)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21)此之谓化:假如能努力使魂魄住下来,自然会从胜而化。
(12)十二舍:是指目、耳、鼻、、
、意、
、声、香、味、
、事等而言。
②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五行’,是我国说明宇宙万变化的传统学说。因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
转不停的金、木、
、火、土,万
就是
据这五
元素而产生。龙是古代想像中神灵,
有超人能力。
⑤德为之大:德最能治邪,因此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⑦天地之始,无的意思“老”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之母”,所以“天地之始”就是无,而无常常表现为有,有又常常归于无的形态。
⑧一其纪也:天地之始是,
之始是一,因此一为其纲纪。
(13)摄:统率、收容。
⑥养神之所,归诸:
据
来养神,
是天地的真理、万
的
源。
③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类之气。气是万成的
源,形成风雨、寒暑、
等天地间观察之源,在人
中
有生命力、意志、
情。
(19)其通也,五气得养:假如心术能很通,五气自然能被养。
注释
⑨化端:变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