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心虽念,缘已尽
“鸿雁寥寥,酒肆喧喧,前夜宿醉难醒,怎知星斗迁易?巍巍罗霄云未改,万里青竹依旧在。五指峰上一瓮酒,三清殿前古铜印,只问游子何时归。”
金犀上人望着俞和,问dao:“你可省得?”
俞和沉yin了片刻,他还是不答,反问dao:“此偈乃宗华师伯亲口所言?”
老dao士把手一摊,说dao:“老tou子不打诳语。此为扬州供奉阁的刘济元刘兄所传,确非是我从宗华哪里亲耳听来的。”
金犀上人如此说,反倒让人愈发觉得可信。俞和把目光垂低,所有所思的看着桌上的茶盏。
他哪里听不懂这段偈语中的意思?“鸿雁寥寥,酒肆喧喧”这两句话,分明就是在告诉俞和,宗华真人其实知dao他离开罗霄之后远走西北大漠,而且还知dao俞和藏shen在凡俗酒肆之中,日日借酒解愁。“前夜宿醉难醒,怎知星斗迁易?巍巍罗霄云未改,万里青竹依旧在”这话里暗责俞和沉溺于红尘俗世之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并不知罗霄剑门中又有变故,而在宗华真人心里,他对俞和的期望始终未改。最后的“五指峰上一瓮酒,三清殿前古铜印,只问游子何时归”这三句可就说得十分明白了,只要俞和重回罗霄,他依然能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而且宗门大印也等着俞和回来执掌。
正是因为悟出了这段话里的意思,一时间俞和有些luan了心中方寸。
他shen在罗霄的最后一段时光中,的确在方家怡和夏侯沧的有意编排之下,宗华真人令俞和蒙受了许多不平和委屈。但不guan曾经发生过什么,在俞和的心中,宗华真人始终是为他指引渺渺dao途的人,亦师亦友。对俞和来说,宗华真人与张真人、云峰真人一样,都在他的心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都是让他难以忘却的重要存在。
几十年光yin过去,那些挫折与忿怒渐渐沉淀。虽然俞和还是躲着罗霄剑门的人,更不愿回江南扬州一游,但其实他已经释怀大半,也看透了温柔乡是英雄冢的dao理。自古多有圣明君王因红颜祸水而倾覆江山,宗华真人本就是个xing情中人,一时色令智昏,为难俞和,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倘若换作是宁青凌来俞和耳边搬弄是非,俞和照样也会不闻究竟,一怒ba剑。
再而言之,宗华真人毕竟亲引俞和拜入罗霄剑门,赐下碌碌众生梦寐以求的chang生仙缘,还言传shen教的点拨导引,与这份弥天恩情相比,区区shen心磨难又算得了什么?若俞和真因此对宗华真人怀恨在心,且久久难忘,那如此狭隘心境,断不可能修至今时今日的成就。
一dao偈语,拨得俞和心chao起伏,往昔zhongzhong尽上心tou,千般思绪luan如麻,一时间理也理不清。
金犀上人察言观色,窥见俞和神情有异,便知俞和心中必定是shen受chu2动。他趁热打铁的说dao:“我听了刘兄转述此话,亦觉得宗华老弟对你小子格外看重,你若负他,必定抱憾。作个飘萍般无依无靠的散修有什么好,为何不重返罗霄?等有朝一日,你得执掌宗门大qi,一跃成为九州dao门中的风云人物,不仅留名千古,而且天降功德,大dao可期。”
俞和低tou不答,旁边的宁青凌秀眉微颦,妙目jin望着俞和,也不好开口说话。
金犀上人又dao:“老dao我也依稀听说了你在罗霄里面的那段境遇,年轻人就是脾气太冲,一点儿城府也没有,一点儿亏也吃不得。红粉jiao娘的确是宗华老弟的一个ruan肋,但天下英雄谁没有个罩门?须知青山常在,红颜易老,那一个dao行低微的小女娃娃,能把宗华老弟的心儿迷惑多久?你昔年若能隐忍一时,待得宗华那gu子迷劲儿过去,自然会水落石出。这世间之事,孰是孰非自有定数,哪里是区区人言可luan?你若有些城府心机,等那小女娃娃妖风秽语不攻自破,宗华老弟定会更加看重于你!”
“我且再说于你听,你小子离开扬州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