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卷第一百四十七章
() 终卷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历十五年,只有八岁大的唐玉开始随唐寅一同上朝,参加朝议。唐玉为唐寅和肖香所生,此子可谓是集父母的优点于一shen。
他的容貌和唐寅极像,剑眉虎目,鼻梁tingba,虽然只是小小年纪,但已chang得十分俊美,就连唐寅的天生笑面也一并继承下来。
最令人惊叹的是唐玉聪慧过人,一岁习字,三岁可读书,五岁的时候已能写书像模像样的文章,用神童来形容他也毫不为过。
在自己众多的夫人当中,唐寅未必最喜欢肖香,但在自己的子女当中,唐寅最喜欢的始终都是唐玉,也只有唐玉是最像他的,无论是外表还是tou脑。
只可惜唐玉对灵武兴趣不大,他好文远胜好武,当然,在这一点上唐寅也不强求他,而且唐寅也希望唐玉能多学些治国安bang的本领。
在唐玉十岁的时候,唐寅曾把自己的子女们都叫到一起,询问他们在当朝的大臣当中,何人最堪当重用但不足信,何人又可信但不足以重用。
众孩童们回答什么的都有,他们所说的也都是些在朝廷里无足轻重的人,等他们都回答完了,唐寅见唐玉还未说话,便笑问dao:“玉儿觉得,你的弟弟、妹妹们说得怎么样?”
唐玉必恭必敬地躬shen说dao:“孩儿觉得弟弟、妹妹们说的都有dao理。”
“那你自己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唐寅笑问dao。
“儿臣不敢说。”“但说无妨。”
唐玉黑溜溜的眼睛转了转,说dao:“儿臣以为,可信而不足重用者比比皆是,不足为dao,而可重用但不可信者,才是最难拿nie的。儿臣觉得当朝有两位大臣在此行列。”
“哦?玉儿说来听听!”
“第一位,是右相上官大人,第二位,便是儿臣的师傅,太子太傅张大人。”唐玉垂着tou,低声说dao。
听闻他的话,周围的孩子们脸色无不是一变,上官元吉可是当朝的右相,是父王最信任的心腹大臣,而张鑫即是治粟内史,又是太子太傅,是唐玉的师傅,弟子说师傅不足以信赖,这简直就是欺师灭dao嘛!
唐寅听后也是虎目一眯,难以置信地看着唐玉,问dao:“这些话,可是你娘亲教你的?”
这些话如果是出自肖香之口,唐寅一点都不意外,但偏偏是出自一个十岁孩童的口,这就太令人吃惊了。
唐玉急忙摇tou,说dao:“娘亲从没教儿臣这些,这些都是儿臣自己琢磨出来的。”
唐寅不动声色地点点tou,han笑说dao:“详细说说,你为什么会觉得元吉和张鑫可重用但却不足以信任。”
唐玉板起小脸,正色说dao:“上官大人和张大人的才识在朝中都堪称首屈一指,不然的话,父王也不会封他二人那么大的官职,还让张大人zuo了儿臣的师傅。”
唐寅暗暗苦笑。其实让张鑫zuo太子太傅并非他的本意,他的理想人选是上官元吉,只不过肖香一再推荐张鑫,唐寅磨不过她,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唐玉继续说dao:“只不过上官大人一心向着皇廷,chu1chu1为皇廷说话,儿臣觉得他不太像我风国的大臣,更像是皇廷安置在我风国的大臣。至于张大人,自私自利,两面三刀,为了一己私利,他什么都肯出卖。所以,在儿臣看来,上官大人和张大人虽能力出众,可堪当重任,但不足信。”
“哦!”唐寅表面平静地应了一声,但心里却是心chao澎湃。
他还一直把唐玉当成个孩子呢,而按年纪算唐玉也确实是个孩子,但他的思想却已开始接近成年人了,甚至比很多成年人看事都要透彻。
唐寅话锋一转,又问dao:“你们再说说,如果莫地出现叛luan,朝廷当派何人前去平叛为最佳?”
这回不等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回答,唐玉抢先说dao:“儿臣以为当派萧将军为最佳。”
“哦?”“萧将军乃为我风国老将,对我大风忠心耿耿,让萧将军前去平叛,不用担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不用担心他会背叛朝廷。”唐玉侃侃而谈。
等他说完,唐寅其他那些子女们也都纷纷回答萧慕青是最佳人选。
唐寅仰面而笑,唐玉回答的很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赞叹唐玉聪明,对简单的问题,抢先回答,对较难的问题,让别人先答,自己留在最后,如此zuo,他总是能成为最显眼的那一个。
再没有什么好问的了,唐寅让众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