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了一下,庄周便觉得叶秋所说大为有理,据说白居易写诗的时候都要读给附近的老婆婆听,直到老婆婆都能听懂,这才定稿,为的就是通俗易懂,不过以庄周看来,白居易的诗似乎也不怎么样,但真要数一数,那些诗词大家为大家熟悉的一些作品,用词好像都是直白的,李杜苏辛这些
人也是如此,最为大众接受的都是
直白的,像李白的诗,蜀
难千古传唱,可用来拍李隆基杨贵妃
的诗,能记起几首来就是
人了。
以往庄周注重的是命学的修持,但直到此刻,庄周才明白过来,原来修行者从来都是命兼顾,法力
行缺一不可,不但要重命学的修持,
学的
益同样需要修持得来,而不是像庄周以往认为的但随本心,因为人心常常被各
**蒙蔽,表现
来的都是伪像,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去伪存真,只有除去一切伪像,剩下真心,那才是本相,所以才有戒律一说,只有经过刻苦的修持,才能最后从心所
而不逾矩。
看来直白简单才是理,原来万
都相通啊,想到这里庄周忽然全
一震,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浮上心
,
德经中曾说,见小日明,守柔日
,是不是说,修行如果到了一定的层次,平凡简单才是真理,庄周当下对叶秋
了个手势,表示歉意,便定神思索起来,自从注南华经之后,庄周的修行便
了无为法的阶段,
的说来,修行是由炼
和养命这两
分组成的,至于神通之类的都是附带,以往庄周便是致力于养命一
,求得长生大
,而现在却是炼
的阶段,命术上的成就已经登峰造极,虽然还没成就大罗金仙,但也成
在望,
下更注意的,便是如何建立自己的
。
见识不可说不远,
庄
的说法,这便是有了
见,见识
远,气象便不同,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力量还是境界,这两者庄周都还远远不足。
锤炼本,降伏妄心,最后心生万法,这是一门大学问,庄周独自摸索了不知多久,又有庄
南华经在前,这才摸到了一
门路,原来这炼
降心的法门,说穿了倒也简单,不过厮混红尘之中,
悟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最后从平凡之中超脱
来,这便基本成了,所以大凡
在上的,都是在释放自己,而谦卑低下的,便是积累
收,所以老
反复的说大
若渊海,渊,其实就是
渊,而海,则是大海,都是极低极包容的,修行者也应该像渊海一样,能够先容纳一切,才能最后超越一切。
到了最后,这假借外力成
的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大罗金仙而已,相比庄周这样立志证混元的人来说,除了可以借鉴外,别人走过的
路没有任何意义。
超胜许多,也客观许多,倒是和他以前所读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看法差不多。
以命兼或是自以为本
如此,这都是行不通的,不修不行,光有觉悟也一样不行,修行修行,就是既修又行,修是学习新知识,行是实践新认识,知行合一才是正
。
从境界上来说,只是看到了解还不够,还必须能够确实的实践,所以有时候看法并不一定能代表境界,要不然庄周能注南华经,境界就可以赶上庄了,但事实是庄周的境界距离庄
本人不知
差了多少,这就是
行的不足,因为注解的再好,也毕竟是别人的,不是来自自己本心的觉悟,只是一
假象,可以骗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自己,便是那些所谓前辈,其实大多也是
着前人的
路亦步亦趋,所谓觉悟也不过是
信而已,算得了什么呢。
从力量的角度来说,那些金仙,动不动就修行几千上万年,庄周成仙也不过是廖廖数年功夫,积累上差的太多了,这就是法力的不足。
老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之理,便有了自己的
,原来
本自然,释迦
尼看到了因果
回,一样有了自己的
,不过清静慈悲,而天
见世界俱是力构成,便有了力
者胜,弱
的说法,比较这一切其实都是对本源的阐释,现在的庄周已经接
到了这个本源,而且通过注南华经,比较借鉴,修为已经登堂
室,离大罗金仙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想到这里,庄周面微笑,只觉又有所得,便回过
去回想自己最近所
的事情,不由一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这一段说得便是鲲鱼需要蓄培风,最后才能化为大鹏鸟,直上九万里,于人而言,便是需要厚积薄发,才能乘势而起,逍遥而游。
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能人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