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许组建朋党,让他们提施政纲领和治国之策,由议会作
选择,每四、五年持政之党重新选举一次…”
“推行火耗归公,大幅提官员的薪俸…”
“要崇尚格致知之学,特别是要奖掖改
农
、火
、机械的工匠…”
“废除阉寺制度…”
陶勋正待反驳,心中听见一个久别的熟悉声音响起:“答应他!”
…
…
…
“我不,你就得想法办
到,总不能你我去世后新政全盘废止,新政半途而废好说,你我只怕还要被人编排在青史上留下千古恶名,难
你甘心?”
“废除禁海令,大兴海外贸易…”
国戚的分封还是必要的,不过不能在国内分封,而是将海外之地封与诸皇,海外广大,有数倍于我中华的疆土。我听说乘船
东海往东行数月可至一块大陆,其地数倍于天朝。昔殷纣遣大军征东夷,国内空虚,武王乘机伐纣,焚纣于鹿台,殷之东征大军闻讯后不愿臣服于新朝,遂放船下海直济新大陆,故新大陆之上的土著实乃我天朝之遗民。
“与西番诸国贸易之外,还要重金礼聘他们的学者前来传授知识…”
…
…
“好男儿志在四方,守在国内,你又要变法推行新政,皇亲国戚的日只会更加清闲,时日一久必生事端,无端地损坏皇家的声誉。而且建藩海外,拥兵自重甚至称帝也无不可,万一天朝有变百姓废黜皇室,外藩正好举兵杀回来勤王,如此天下仍是你家的。”
“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新政的推行不能一刀切,须得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步骤推行…”
…
…
陶勋的脸一下苦起来:“祥之,人之寿数乃上天所定,岂人力可御哉?”
…
“什么事?”
“要放松籍
理,允许人员有限的
动,如此工商才能兴盛…”
君臣两人说得起劲,不知不觉夜已,殿外侍候的太监已经十几次在外请示用膳,甚至太后那边也遣人来问,瑞圣帝不得不暂时停下,吩咐外面传膳
来,用过饭后继续商讨。
…
“有理,那我先考虑考虑吧。你继续说。”
“天下遍筑驰,要
到无一村不通
路…”
…
“改革军制,倡导尚武,鼓励军功…”
…
“变法新政还得废除贱民一类的人不平等的制度,不但不再
士农工商划分等级,还要暗中抬
工、商的地位…”
“可是可以,我还可以将反对新政的老夫统统遣送到分封的皇
那儿,让他们到海外闹腾去。可是皇
毕竟是我的骨
,亲情难舍呀。”
…
“向越南等南洋藩国大举购粮,以防国内因兴工商而使粮减产…”
用过膳后,瑞圣帝再次将人遣开,笑嘻嘻地对陶勋:“岳城,你的这些变法之策我可以一条条丝毫不加改变地颁布执行,但是若想变法最终成功,你必须得答应我一件事。”
“前朝变法的事太多了,可是鲜有成功者,基本上是人亡政息,盖因变法牵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反对的声音大,阻力更大,往往支持变法的皇帝一驾崩,继任者就会在君臣的一致颂扬声中将新政全废除。你今年
五十,我也四十三岁,自古帝王除去传说中的那几位,能活到八十岁的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以八十岁计算我最多还能执政三十七年,而我估计我们的新政要想达到不会反覆的地步至少需要以新学培养三代人,也就是至少还得五、六十年。我也不贪心,古来帝王登基有天下没有满六十年的,你让我
足六十年的皇帝,咱们的新政就有五十一年的保证,相信自那以后天朝推行的新政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你可以将皇甚至是其他亲藩徒封于新大陆,允其在天朝招募
分兵勇、工匠赴国,让他们在海外征战打下江山,更使化外故民重归王化,允许这些新封的藩国自成一
,只要以天朝为宗每年朝贡即可,还有南洋、西洋皆有类似的大陆也可如此办理。以后满天下凡是有人的地方皆是我天朝的亲藩,岂不快哉!”
“废文言,行白话,使百姓人人能读懂朝廷的政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