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京城剑宗(上、下)
霸镇会战的结果,让天下为之侧目。赵王府兵一举击溃了秦楚二王与太子的大军,号称天下第一jing1骑的秦王铁骑在魔石战士面前不堪一击,溃败的秦楚二王与太子逃回封地,但随着加盖了传国玉玺的诏书纷纷传到封疆大吏手中,这些原本骑墙观望的地方权势派很快zuo出了选择,没过多久他们便将前太子与秦楚二王献给了赵王。
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华闲之并不关心,他还没有同情心泛滥到那zhong地步,更何况,在华闲之看来,为了个人野心而阻挠历史前进的他们,必须为从燕安到霸镇阵亡的将士与百姓付出代价。
虽然各地还有零星的叛luan,但大局已定,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进京。燕安城是大余国都,也是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而且,同样作为魔石战士的御林军便驻防于此。虽然凭借传国玉玺,赵王已经得到了御林军统林的效忠,但夜chang梦多,若不早些进京,恐怕还会生出什么变故。毕竟,有野心的人多着呢。
“闲之,你看看这个…”将一份文书递给华闲之,赵王殿下哈哈大笑着向后一靠。
华闲之接过文书一看,是一折劝进表,无非就是劝赵王殿下上应天心下合人意登基称帝。华闲之微微一笑,难怪赵王会轻蔑地大笑,这些假惺惺的伪君子,以前他们争先恐后弹劾赵王沉溺于“奇技yin巧”痛斥赵王不重视“圣人之言”现在却纷纷歌功颂德,称赞赵王“天生圣人”、“大智大勇”、“文成武德”这些话语看得华闲之几乎mao骨悚然了。
“闲之,你在担心什么?”
赵王殿下轻蔑地噗了一声,只有在华闲之等少数几个心腹面前他才能表lou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华闲之觉得近来他这zhong表lou自己真实想法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虽然这些人无耻,但殿下治国却必须用这些人…对此,我很担心。”
华闲之吐lou出自己所担心的事情,赵王shen有同感地拍了拍他的肩:“闲之,所以我倒希望是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再得到天下…这样,这些人大概会被杀得差不多吧。”
赵王嘴中冷冰冰的话语让华闲之心颤了一下,这位殿下对自己人亲切温和,但对敌人却是毫无怜悯,他可是那zhong说到zuo到的人。
“殿下,登基之事倒是刻不容缓。”华闲之微微欠了一下shen,当他抬起tou来时,目光炯炯有神起来:“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只有登基之后,才能以天子之尊号令天下,才能推新政行变法。现在时不我待,早一天安定天下,我们便能早一天准备好…”准备好什么,华闲之没有说,但赵王明白他所指。内忧外患,安定天下只不过是暂时解决了内忧,来势汹汹的泰西诸夷与隔海狼顾的扶英才是外患。
赵王殿下的登基大典将于这一年七月十八日在燕安举行,但赵王进京不久,便为这登基大典的事情与群臣大吵了一番。冗chang的祭天祭地与祭祖仪式,装腔作势的八侑之舞,枯燥的韶乐,这些都让赵王觉得不合时宜。他想变革,便要从这“礼制”变起,因此他为这登基大典行何zhong礼与先皇遗下的群臣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各不相让,这让赵王苦恼无比。一方面,这些大臣极ju声望,必须依靠他们来安定人心;另一方面,这些顽固不化的家伙动辄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之类的大dao理来压制赵王,使得赵王几乎无法在任何事情上自己拿主意。
“殿下,还在为登基大典烦神么?”
皇gong的剑室比起任何一个剑士的剑室都要显得富丽堂皇,但华闲之曾说,这样的剑室其实是剑dao的大敌。不过,在拥有自己的剑室之前,华闲之与五个弟子只能将就着借用这里。他用mao巾ca了ca额tou的汗水,浑shen热汽腾腾地向赵王说dao。
“那帮子老顽固!”提起这件事情,赵王便觉愤怒,他看了看华闲之,脸上愤愤的表情很快就收了起来:“闲之,如果给他们看到你在我面前这个样子,御史台的那几位大人少不了又要找你麻烦,你还是想办法对付他们吧。”
华闲之哑然失笑,赵王用幽默的方式将事情转嫁到自己tou上来了。
“殿下,看阿望的剑技!”
没有ma上回应赵王的请求,华闲之倒将注意力转移到剑室中的斗剑来,这只是剑dao五弟子之间的练习比试而已,并不求分出胜败,因此并不是十分激烈。赵王目光移到轩辕望shen上,轩辕望的对手是石铁山,自从领悟开天辟地剑式后,石铁山剑上的造诣便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与轩辕望jiao手并不落在下风。
当赵王看着他们时,石铁山恰好抢步前突,手中ju剑左右激dang,剑芒有如两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