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情况下,那些府县的知府和县令可是有些没了主意,如今南京城已经被围住了,说不准大周朝就没了,他们给大周朝守这个城池到底值不值得,若是大周朝没了,他们还固守城池,等到大军到了
前,全家老小谁也保不住,但若是明朝打不下周朝来,他们就这么弃了城,回
秋后算账,还是保不住全家老小。
失了半数军伍也没有丝毫的成果,最后只能饮恨撤军。
郑经带着人从厦门登陆,一路向北,举大明旗帜,甚至喊
了程孝廉教给他们的
号,叫什么大明人不杀大明人,只杀吴三桂这反贼和满清鞑
!
不过王继勇也算是发了狠,直接就接手了宁远、锦州和山海关这三地方,打算在这里练兵,等到秋天的时候再
打算,总归是现在赶回去还不如在这里的作用大。
本书来自
对于此事程孝廉也表示了赞同,把住了这大门,图海就断了兵粮的来路,若是他敢动手抢粮,京畿之地的百姓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在这情况下,许多知府和知县的选择竟然是弃城而去,谁也不知
他们去了哪儿,总归三班衙役和城
的守将全都找不到城里的大人了。
于此同时,台湾的郑经也得到了消息,周朝南京被围,南边的这些城池肯定都没机会顾及,有便宜当然要占,郑经也调集了台湾的全兵力打算孤注一掷,为了复兴大明,就算赌上一个台湾在所不惜。
而远在南京城下的袁宗皓这个时候也开始发动了真正的攻势,前几日他得知张勇已经城与图海
战,王继勇更是带着骑兵奔袭千里前往盛京,知
京城的战事并无大碍,否则就算程孝廉固执要冒险,那些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
毕竟大军屯兵于此,吃喝休整都要在这片土地上,那些百姓要是被抢了视作命一般的粮草怕是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了。
江南的百姓经历了孔府之事后,对大明的支持减弱了许多,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保持中立,但是支持周朝的人更少,因为这周朝本躲不开吴三桂这块大石,说起吴三桂来,这反来反去,都成了三姓家
了,谁敢与他共事,还不得把自己卖了。
既然后方没了顾忌,这个时候不攻城还等何时?早晚都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总归周朝的君臣不至于城投降。民间有句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竿
,要是运气好没准就能跟李自成一般,里边自然有人打开了城池。
况且王继勇的骑兵刚刚经历了大败,士气不,就算是退回来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这几日作战虽然大明军伍没有多少骑兵,但是打得那是相当的不错,渐渐地朝中的臣
也都开始敬佩程孝廉的
光,说实话一开始在甘肃的时候,张勇的本事他们还真没放在
里。
其实郑经的形象在后世的影视剧之中已经完全被丑化了,就其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明的忠臣,活着的时候一直在与清朝抗争,只可惜英年早逝,台湾也就被施琅带人攻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