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军纪
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起,博辅港就一直chu1于忙碌之中。。: 。
除了正常的商船进港,去税关缴税之外,大批的运兵船陆续靠岸,成群结队的士兵下船登陆,络绎不绝。每天都有若干船只分别从山东、台湾来到博辅,‘cao2’着关中口音的年轻人议论着这个刷新他们三观的新城,兴奋地对着热闹的码tou和规整的水泥建筑、路面指指点点,漂亮的有轨ma车更是让他们惊诧不已——这zhong舒适的‘jiao’通工ju在他们看来,不亚于旧时空的群众第一次看见地铁。
在一片关中口音中,向羽是个另类,他是昌平人,地地daodao的皇城gen儿。在这一批人之中,陕西人占了多数,他和几个来自京畿的百姓是少数派。他是个‘混’不吝的人物,即使面对抱团的陕西佬,明争暗斗也不落下风,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混’进了首批派往临高培训的预备军官大名单。
向羽打量着上岸后看到的一切,心里庆幸不已:当初一‘门’心思想逃,幸好没跑掉。朱大哥说得不错,加入琼海军是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决定。
自从去了那个名叫台湾的大岛后,他的生活从此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在昌平,zhong了几亩水浇地,虽然近几年没有大灾,收成尚可,但是官府的赋税收得多、‘bi1’得jin,日子被‘bi1’得闯不过气来。等到被鞑子抓了之后,更是被推入了绝望的shen渊。本以为被送去台湾是雪上加霜,却没料到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向羽chang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饱饭,更没想到当兵还有银子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白‘花’‘花’的银子,以前连铜板都没见过成串的。等来到朱大哥说的琼州府,其繁华热闹更是出乎他的想象。
恐怕皇上住的京城,也不过如此吧?向羽羡慕地想。
按照上官的指示,他们这些预备军官下船后应该有人来接,只需在原地等待即可。可是向羽shen边的几个陕西人看见码tou沿途街dao的热闹,按捺不住,互相怂恿着沿着街dao逛了起来。
有人带了tou,大伙似乎找到了借口和理由,一窝蜂往街dao上涌了过去。向羽本没想往前挤,却被后面的人推着走,沿着街dao一路往内陆方向走去。
沿途的商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玲琅满目,让这些土包子看的目不转睛,连年征战的陕北哪见过这稀罕玩意?向羽虽然是京师周边chang大的,可是从没进过京城,而此时的昌平还只是偏僻州县,论见识不比这些人强多少。
走过几家商铺后,一家挂着“翠云楼”的铺子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二楼的窗hu上倚着几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脸上涂着胭脂,满脸笑意地望着他们,楼下‘门’口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笑眯眯地上前打招呼:“大爷,瞧你们像是赶海回来的,一路辛苦,不如进来喝杯酒、听听曲、解解乏…”向羽等人是预备役,并没有穿军服,只是灰褐‘色’的短装,看起来和商船上赶海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