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雪正从穹盖般的昏暗天空泼洒而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离开中原许久的孔丘,是好多年没见识过如此壮丽的雪景了。
“山仰止,景行行止。”
更何况,赵无恤也难以对孔的一生,
一个恰当的评价。
那是一个“王”字。
他只是让赵无恤靠近,在他手上,用佝偻衰老的糙手指,写下了一个字,然后将赵无恤的手掌合上,权当是送他的唯一东西了。
九鼎有多重?
雪地反‘’的光芒,为何在他浑浊的
中,竟这么像温
的
光?
“立天之,曰‘
’与
;立地之
,曰柔与刚;立人之
,曰仁与义…而所谓王者,必要兼三才而有之,方能君临天下…”
外面,下雪了。
伸手,接住缓缓落下的雪‘
’,赵无恤想起了在叶县小庐内的对话。
“实至而名归,夫,我准备好了!”
纷纷扬扬无数片,冰凉的雪‘’在空中飞舞,它们落到城
,落到大地,落到了孔
全白的发髻上,他抬起
,‘
’角微动。
“你不再是一座被后人越越
的
峰,也不是‘夫
不
,万古如长夜’的明月,而是这时代群星璀璨中的一颗。”
当此时此刻,中原万里江山,已被赵无恤兼而并之,重如九鼎,赵无恤也能将它们纳于心中。
任由雪‘’在掌间
化,赵无恤回过
,他看到了浩浩‘
’‘
’的赵国大军,在白雪皑皑的冀州之地,如同一条黑‘
’的
龙,纵然天气寒冷,但穿着厚厚冬衣的数千羽林军兵卒却十分兴奋,一
也不喊冷喊累,一边喊着豪迈的
号,一边前行。
赵侯没有痛哭涕,也没有发长篇大论,因为,活着的时候不能用孔
,死了却假惺惺地作祭文哀悼他,这在孔
看来,是不合礼的。
“上古仓颉造字,王乃三横一竖。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则是指参通于天地人者,是谓王!”
他仿佛看到,早‘’的太
下,还扎着总角的自己,蹲坐在地上,用泥
成礼
,效仿着乡中长者祭祀祖先的模样。
公元前476年隆冬腊月,孔死,九鼎迁,一个名为“‘
’秋”的时代,就此终结!
因为他们正在周革殷命之后,再未有过之事——他们搬运着笨重的成周九鼎,迁往邺都!
…
历史上,他本来是‘’秋战国诸
中的一位,至多算‘私’学的首倡者,笔下的《‘
’秋》,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但是他死后,随着汉代儒家地位的日益尊隆,孔
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
于其他一切学派诸
。到了后来,甚至有人认为,孔
曾经真地接受天命,继周而王。他虽然没有真正登极,但是就理想上说,他是君临天下的无冕之王,素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句话,被认为印证在孔
上…
得知孔死讯时,赵无恤已至邺城近郊,他没有多发议论,只是默默地说了这八个字。
但现如今,孔的地位,将与历史上大为不同。
“真想,再见到乡间‘’天的模样啊!”是年,孔
遇麟,绝笔‘
’秋,卒于陬邑,后葬于鲁城北泗上,弟
皆服丧三年…
“暮‘’者,‘
’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泰啊,你有王者之志,然有王者之心乎?你,可否准备好了?”
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
这算是孔留给他的最后遗言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夫啊,这是你愿意看到的,还是你不愿意看到的呢?”
对于赵无恤要取代周室、为天之事,孔
没有义愤填膺地谴责,也没有幡然醒悟的祝福。
他仿佛看到,暮‘’和曦的风里,他带着诸弟
行走于山
间,那时候的仲尼,意气风发…
ps:第二章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