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对“皇权”这个东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本该属于我的东西,谁都不准抢走
以这种心态来解释萧凡今日的所为,朱允炆心中顿时感jī起来。
这位太孙之时的平民布衣之交,是在帮他巩固江山,全心维护他的皇权威严,就算是杀人,也是为他而杀。
想通以后,朱允炆淡淡点头,朝萧凡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萧shì读办事,朕是放心的,你从没让朕失望过,…明日若有言官参劾,朕必为你挡之。”
朱允炆与萧凡的谈话被shì侯天子起居的贴身太监而聂传到纪纲的耳朵里,原本打算入宫哭诉告状兼扮演小可怜的纪纲闻言顿时心凉了半截儿,立马打消了告状的主意。
天子都如此表态了,再去告萧凡的状能有好结果吗?
屠杀结束的第二日,群臣早朝,金殿面圣。
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昨天萧凡调兵入城血洗锦衣卫,杀了那么多人,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可是天大的事,大臣们不可能不知道,可今日的金殿上偏偏一派祥和,平日里谁穿的官服不整,谁在金殿上咳嗽了一声这种jī毛蒜皮的小事都被逮着大参特参的御史言官们,今日却如同集体吃了哑yào一般,缩着头站在朝班中闷不出声儿,连个屁都没放。
早朝如同往常一般,钱粮,河工,农桑,兵事…六部九卿的大臣们什么都说,就是不说昨天发生的事。
言官们为什么不参劾萧凡?因为怕萧凡吗?
当然不是,言官虽是小小的七品官儿,可这个群体有着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这帮人集体不怕死,不要命,胆子大得堪比恐怖份子bāng老2,只要他们看不顺眼,连当今天子都敢犯上直言,更何况区区英国公萧凡?
他们不参萧凡自然是有原因的。
所有人都明白,萧凡跟纪纲掐起来了,以前御史言官们非常看不顺眼萧凡,常常大骂他是国贼jiān佞,罪恶滔天,恨不得画圈圈扎小人儿咒萧凡死于非命,最好他死了以后阎王爷给他单独开个第十九层地狱的豪华套房,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可凡事最怕比较,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一比较便有了好歹之分。
萧凡出征,纪纲掌权,朝中的大臣们这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苦日子,跟纪纲的所作所为比起来,以前萧凡掌管的锦衣卫简直是万家生佛的慈善院,那叫一个文明礼貌,如沐春风。而纪纲所掌的锦衣卫却是阴风阵阵,如修罗地狱般的屠宰场,朝中大臣被纪纲陷害,缉拿,诛杀者数十之众,受害者生不如死。
萧凡掌锦衣卫时,言官们曾仰天悲愤大呼:“天呐,还有比这国贼更恶毒的人吗?”
轮到纪纲上位,言官们则绝望嘶吼:“靠还真有”
人人心中有杆秤,两相一比较,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只要精神没问题的人,都知道该选哪一边。